《中国梵高》主角是大芬村画师赵小勇,这纪录片讲述他画了20年梵高作品后,前往荷兰一赌梵高真迹的经历。
上星期看了纪录片《中国梵高》,导演余海波及余天琦到深圳大芬油画村,拍摄那些专门绘制名画复本的画师。主角赵小勇画了20年梵高画作,生意都是家庭式经营,他跟家人和学生画过的梵高作品多达10万张。电影更拍下小勇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亲身到梵高博物馆一睹真迹的经历。
我在戏院等入场看另一套电影时,见到《中国梵高》的预告,得悉这个故事后就觉得吸引,决定要看。
中国梵高 剧照
大芬村的油画产业源于一位香港画商,该处以仿制油画名作闻名,卖到世界各地。只读到中一便因家境辍学的赵小勇,1997年开始在大芬村画画,在这个地方结识了妻子——他其中一位学生——成家立室,建立起自己的事业,画过的梵高作品不计其数,有需要时甚至得每天画七、八张。
过往只靠看照片、画册上的图像便临摹出梵高画作的小勇,一直希望能亲眼看梵高的画作,他其中一位客户在阿姆斯特丹,邀请他到荷兰一游,他决定办签证去欧洲。他的妻子曾提出不如暂时别去,因为太花钱,但小勇坚持要去。其他画师也羡慕小勇,其中一人在镜头前说,如果经济许可他也会去。
中国梵高 剧照
住在大芬村的梵高们
英文片名《China's Van Goghs》用上众数,梵高只有一个,中国梵高多不胜数。片中拍摄的画师大多都在画梵高作品,某晚他们聚在一起喝啤酒看电影《梵高传》,有人看到感触流泪。有人说,梵高是他们很尊敬的人,不知怎的,看到这幕时我觉得梵高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就像传统三行工匠对待鲁班一样。虽然没有梵高这批画师就不能靠他维持生计(当然还是可以画其他作品),可是看得出他们的尊崇并非基于梵高带来的物质回报,而是敬重他对艺术的追求。
求学时我总觉得那些「行货画」称不上是艺术,只是量产的复制品,有点瞧不起这类作品。不过我应该想的是,为什么非要是所谓的「艺术」「创新」不可呢?小勇初中也未毕业,廿年来努力画着养活自己和家人,不把画画视作单纯的赚钱工具,还追求看真迹、了解梵高生平。若论艺术水平他远远及不上梵高,但他的真诚、努力同样值得欣赏,他的故事一样好看。
小勇去完欧洲回国后,跟友人、学生畅谈见到梵高真迹的经历与感受,提到博物馆的人问他︰「你画了梵高20年,非常好,你有没有自己的作品? 」小勇就想到,他临摹了梵高的画20年,一张自己的作品都没有,认为自己是个画工,称不上是个画家。
《苏富比伪画大师》剧照
假画大师
在看《中国梵高》期间,我想起《苏富比伪画大师》(Beltracchi: The Art of Forgery)这套电影,也许因为两套纪录片都在同一戏院观看,也许因为两个故事有些值得对读之处。
《苏富比伪画大师》的主角是假画专家贝尔特雷西奇(Wolfgang Beltracchi),多年来一直伪造著名画家的作品,并联同妻子把这些赝品卖出艺术市场,最终一次大意没有自行调制颜料——在一幅应来自1914年的画作中,用上那个时代尚未出现的钛白颜料——而被揭发,导致两人入狱。虽然贝尔特雷西奇被判伪造14张画罪成,这批画作合共卖出4500万美元,但据估计他卖假画的收入高达1亿美元,他亦自称冒充过约50位艺术家。
片中可见贝尔特雷西奇造假手法精密,不但考虑如何使用物料骗过鉴证专家,也会研究艺术史及市场,决定冒充哪一位艺术家,甚至作出「遗失」(根本不存在)的作品。当然他的画工极佳,否则无法模仿他人,然而他真正炉火纯青的技艺不是别的,而是造假本身。
中国梵高 剧照
虚幻与真诚
赵小勇和贝尔特雷西奇两人的故事之间,存在一些有趣的对比︰两人都算是画「冒牌货」,不过小勇名正言顺做复制画生意,贝尔特雷西奇则要骗人、以假乱真;两人都卖画,小勇面向大众市场,跟他做生意的荷兰商人在阿姆斯特丹经营纪念品店,卖几百欧元一张;贝尔特雷西奇目标则是拍卖市场及收藏家,作品价格多数人无法负担。
两套纪录片最后,都有拍摄两位主角的原创作品。贝尔特雷西奇声称没有付出什么热情去画画,又说希望画作能以最少两万美元卖出,不能再少——这位自言「没有什么东西画不到」的假画大师,到头来似乎还是想在艺术市场得到认可,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偿还巨额款项。片中的艺术史家基萨(Henry Keazor)则指出,观众可能还是比较想看他伪冒恩斯特(Max Ernst)的作品。
至于小勇,在《中国梵高》末段他开始不再临摹,用最熟悉的梵高笔法画乡下的奶奶、村子,画自己的工作室和大家一起画梵高作品的情景。艺术上没有什么创新的地方,不过这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梵高为小勇带来的一切,他的真诚和纯朴。
在《苏富比伪画大师》见到艺术收藏市场的虚幻后,又从《中国梵高》中画「行货画」的赵小勇身上看见艺术的感染力,这个对比确实有趣。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