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秩序与路径
2018-09-05 08:51:59 来源:美术报 作者:西沐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新兴市场,目前市场中存在着问题与困难,既有对这一新兴型态的市场研究不够,认识不足,规律的把握方面有偏差以外,更多的是对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规范化、秩序化发展的路径缺少探索与实验。针对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现状,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治理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重视科技的应用

面对新的市场发展状况,要解放思想,认识并按照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搞好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创新管理体制与方法。在认识并把控好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工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最佳途径来促使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有效监管。我们想,最主要的不外乎是在重视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强化法制、自律及他律的管理能力的建设,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标准与工作流程,并用组织的方式、方法落实下来。

健全艺术品市场的法制建设

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秩序化的核心是建立诚信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监管体系,而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监管的核心在于市场准入与市场法治工作两个方面。在法律制度层面上,要对从事文物艺术品鉴定的机构和鉴定人员提出资质要求,规定不具备法定文物艺术品鉴定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不得进入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从事艺术品鉴定工作。同时,国家要逐步建立分级、分类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资质管理机制,明确对不同资质的鉴定机构进入鉴定市场的不同范围。另外,就是要加强监管。一是要建立文物艺术品鉴定资质的年度审查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建立惩罚机制。一旦发现在鉴定机构或人员方面出具虚假鉴定、不诚信鉴定时,可以按照社会危害的大小,在罚款、鉴定资质、追究刑事责任等方面设计处罚措施。

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与鉴定过程的诚信沦丧之间形成巨大反差。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鉴定乱象亟待法律上的规范治理。要强化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法制工作,不断构建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法制体系,不断摆脱艺术品市场过度依赖政策的基本局面,不断地建立既要“依靠”政策,但更要“依赖”政策的基本格局的转变。在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法制建构过程中,要把握与认识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面对热点、难点的同时,要注重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出台与部门规章的应用的三管齐下,从而使中国艺术品法制工作基本上能够覆盖与跟得上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步伐。可以说,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到今天,不断聚集与聚焦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艺术品市场的法制建设到了必须尽快进行的时候了。在当下来看,抓好文物艺术品市场法制建设,是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不断走向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与重要保障,可谓是机不可失。

建立科学有效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相关的架构体系与知识点,专家们已经建立起了“艺术鉴定(经验鉴定)+科学鉴定+科学规范流程”的鉴定方法架构,并且已经逐步成型。如果说科学鉴定与科学规范流程更多的是涉及科学问题的话,那么,艺术鉴定(经验鉴定)就涉及到人,会更为复杂。在鉴定的科学规范流程方面,流程公开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由于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本身面向不特定的公众对象,具有“公众市场”的属性,因此,除涉及到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需要保密之外,文物艺术品鉴定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必须向公众真实、准确、充分地披露。在知识积累及实践过程中,条件成熟是要积极与司法鉴定的相关理念、框架及规范先衔接。只有做好了科学鉴定、艺术鉴定及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整合,才有可能从机制与制度上防止鉴定机构、委托鉴定人及市场交易机构间的暗箱操作与利益输送。

有效抑制诚信缺失

建立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管理办法,重点解决鉴定收费与鉴定结论间的高度利益关联问题。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诚信缺失的根源之一就是文物艺术品的鉴定结论与艺术品鉴定收费额度之间高度关联,形成了直接的利益驱动关系(按照市场已有的惯例,鉴定费用一般可以达到标的物估值的0.5%到8%之间),在无严密监管的状况下,受利益的导引,鉴定专家或机构为了获取高的鉴定费用而作出与客观事实有出入的鉴定结果就不足为奇了,在制度上建立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收费与鉴定结论的分离,在客观上限制文物艺术品这一非标商品在鉴定中的不诚信空间的扩展。

加强行业管理组织职能加强行业管理组织职能

强化行业管理职能的发展与发育,完善与建立相应的行业管理组织,从建立与健全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管理体制的角度重视行业管理职能,不断完善与建立相应的行业管理组织,加强自我管理,以及自律与他律等让行业管理工作不断落实,为法治监管工作的深入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异常热闹与繁荣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背后,不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体制与体系的严重失范,或者也可以说,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还未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自身发展的体制。体制的缺失,已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的进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针对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热点与难点,尽快建立并完善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管理体制与体系,完善行业组织;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行业组织的管理、组织、监督与自律工作;最后,要不断完善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行业组织与政府及艺术品市场的对接机制。收藏协会是民间性的行业组织,对于文物的鉴定、估价、培训等也是最直接的权威机构。为此,协会如果能把握好市场发展的有利契机,完善自身建设,引进先进的鉴定管理人才,将会在文物鉴定市场的发展中逐渐确立自身的地位。

此外,由于收藏协会掌握着民间文物鉴定核心人才资源,国家也应把文物鉴定的权力“还政于民”。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将鉴定师和估价师的认定资格及培训工作等,交由行业管理组织经办,并在市场性的鉴定中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政府应规定出具鉴定证书的鉴定机构必须到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和按章纳税,由工商部门对其运营资质进行监督,也将使得日后可能发生的追索赔偿等行为得到实际的保障。

多做收藏投资文化功课多做收藏投资文化功课

不断优化环境,培育科学与健康向上的收藏与投资文化,利用文化的传播与价值作用的力量来教育广大收藏者,普及科学健康的收藏理念与理性规范的收藏投资行为,旗帜鲜明地反对反科学、反理性的收藏投资理念与行为,为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科学、规范与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在当下,收藏投资文化也许可以成为拯救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体制缺失的救命稻草。收藏及投资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培育价值建构意识与风险控制意识。在风险控制方面,藏家及投资者主要是要秉承多看、多学习、多比较、多了解文化传统的原则,在艺术品收藏及投资方面做足功课。此外,对于艺术品的投资周期要以中长期投资为主,避免进行短期投资,因为艺术品投资和其他的物质化的商品投资是不同的,有其自身的规律。艺术品价值的建构过程及其价值的形成与发现就要比其他投资更需要时间。当然,只要是投资,就存在风险与失误,并且期望的收益越大,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没有无风险的投资。重要的是要相信时间会带来价值的增长。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