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密”达·芬奇
2018-11-13 10:41:2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华文

\

达·芬奇(1452-1519)不仅是绘画大师,还是一位科学发明家。科学与艺术的深度“对话”,让达·芬奇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传记作品《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从科学维度解读其成功密码,别有新意。

达·芬奇和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画画对于达·芬奇而言,仅仅是人生的亮点之一,在工程学、机械学、医学、地质学、植物学、水利学、军事学等等科学领域,他都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和各种奇思妙想。他一生中留存下了7200页的各类笔记,这是全面认识他的一扇窗户。达·芬奇的手稿包罗万象,可谓是科学的“百科全书”。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发表的话,科学进步可以提前30-50年。

与其他同名传记不同,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以达·芬奇的手稿作为切入点。达·芬奇的潦草手稿,和他的画作一样富有魅力,画作是给别人看的,而手稿真实记录一个人的心路历程。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在呈现他谜一样的人生故事时,其聚焦点不是绘画艺术,而是呈现一个科学的达·芬奇。

一个人如果能取得非凡成就,必然有其独到之处。达·芬奇之所以能创作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等享誉世界的绘画作品,这和他的科学探索不无关系。他创作人物题材的绘画作品,总是透过外表看本质。他画的人物如此逼真、形象,与其说他有极高的绘画天赋,还不如说他是在研究解剖学之后,使绘画作品成为他探索科学的“副产品”。为了揭开人体之谜,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他一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尤其是在人体局部解剖方面,达·芬奇堪称一代宗师,他画下了许多肌肉、肌腱和脸部等人体局部的解剖图和大量人体骨骼图。同时,他精准描绘肺脏、肠系膜、泌尿道的科学图,更是第一个画出子宫中胎儿的人。

达·芬奇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是全面的,他还是“机器人”的开拓者。他赋予机器人木头、皮革和金属的外壳,又用下部的齿轮作为驱动装置,让机器人可以挥舞胳膊,可坐可立。更绝的是,驱动装置通过一个传动杆与头部相连后,头部就可以转动甚至开合下颌。而一旦配备了自动鼓装置,机器人甚至还可以发出声音。

对于科学研究,达·芬奇有独到理解。他身处的时代,是宗教占据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步入文艺复兴的转型时代,宗教神学在当时的欧洲,具有相当的统摄力和影响力。他大胆走出宗教的藩篱,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而是鼓励人们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应该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坚信科学,“真理只有一个,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他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般而言,人在童年时期,对世界万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步入中年之后,人的知识领域已经定型,很少学习和探索完全陌生的知识。而达·芬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终生像个顽童,对科学和艺术问题热衷刨根问底。这种求知的心态、创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有哲学家曾经说过,惊异感和好奇心,是世界进步的不歇动力。类似达·芬奇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在科学与艺术领域精彩绽放,就是因为在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从来不把实用性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无论从事科学研究也好,艺术创作也罢,都需要一颗纯粹的好奇心,若研究和创作总是与“有用”紧紧挂钩,那么功利主义必然会趁虚而入,科学和艺术真正的创新创造就会大打折扣。

今天的时代,很难涌现出达·芬奇这样的通才,但是持续探索知识的好奇心,依然十分重要。在达·芬奇的眼中,哪怕一堵污染的墙也是乐趣无穷的。他曾说:“你能在墙上的图案中发现各种风景,里面有形式各异的山峦、河流、岩石、树林、平原……”达·芬奇和他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但是他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