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谈艺术,第—是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中国;第三是非洲黑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这么多年来,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人乃至东方人来巴黎学艺术!
—— 毕加索
据说,毕加索25岁就能通过卖画赚钱;28岁就不愁钱花了;38岁已经很富有;65岁时就成了百万富翁,还是唯一一位活着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走进卢浮宫的画家;死后留下了7万多幅画作,遗产总值达到约395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身边还不乏年轻漂亮的女人相伴,在册情人就有7个,2个为他自杀,1个为他精神失常,80岁的时候还能娶到38岁的女人做老婆!
毕加索和弗朗索瓦兹·吉洛
如此“开挂”的一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绘画功力没得说之外,毕加索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超强自我营销。
《亚威农的少女》
1.取名很重要
都说成名要趁早,毕加索虽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娃,但却在艺术界华丽逆袭,走向了人生巅峰。
毕加索和妹妹罗拉
他的出身很普通,父亲只是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的马拉加市的一名美术老师。据说这里的人起名时,为了拉近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会把亲朋好友的名字也都加进去,结果他的全名长得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住:
帕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
要想引起大众的关注并记住自己,当然要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所以他就给自己取了艺名叫毕加索。
2.要会讲故事
除了会取名字,毕加索还非常善于讲故事,就连自己的出生都能缔造传奇。
毕加索自画像 15岁
1881年10月25日的夜晚,毕加索出生了,刚生下来的毕加索,浑身青紫,十分迟懒,一度被家人认为是个死婴,差点被放弃。据毕加索自己说,是他当医生的舅舅萨尔瓦多,往他的鼻孔里猛灌了一口雪茄,这样小婴儿才被唤醒活了下来。就这样,毕加索出生的故事一直被广泛流传着,以至于后来人们每次提起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都会提到他那传奇的出生。
毕加索《人生》,1903年
毕加索每次出售画前,还会先办个画展,然后邀请熟识的画商来听他讲故事,听他画作背后的故事,听他讲作品创作的意图,来激发人们的购买兴趣,就像今天的许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故事一样。
3.舍得投资自己
毕加索自画像 20岁
除了通过讲故事卖画,毕加索还是一个深谋远虑的理财达人。
《盲人的晚餐》The Blindman s Meal,1903年
早在1945年,法国波尔多木桐酒庄的庄主,每年会邀请绘画大师们为其酒庄出产的葡萄酒设计酒标,其中1973年的酒标就是毕加索设计的。当时毕加索设计后,并没有向酒庄索要设计费用,而是接受了一批葡萄酒作为稿酬。在毕加索看来,这批酒贴上了自己设计的标签,在将来价值一定会飙升,所以以后再拿出去卖,必然会有更高的溢价。
可见毕加索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相当自信的,而他对自己的笃定,并不是源于那些满满的套路,而是他过硬的画功。
4.雇人询问自己的画
据说,毕加索刚到巴黎时,并不为人所知,当时巴黎的画廊大堂中,摆放的也都是当时一些已成名的名家作品。
《结伴而舞的森林之神》
毕加索看到画不好卖,于是就雇佣了好几个大学生,让他们每天去巴黎的画廊里转悠,然后每个人离开画廊的时候,都要问画廊老板:“请问,你们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请问在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请问,毕加索到巴黎来了吗?”
玫瑰色的宫女们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巴黎大大小小画廊的老板就都知道了“毕加索”这个名字,如饥似渴地希望能快点见到毕加索的画和他本人。这时,毕加索带着他的画来到了画廊,成功地卖出了他的画作,并从此成名。
5.讨好藏家画肖像
56岁自画像
作为一个西班牙裔的外籍艺术家,毕加索对法国的了解非常有限,对一些机构也并不是十分信任,这或多或少对他参加沙龙展有一些阻碍。为了促进与画商和藏家的交流,毕加索选择为他们画肖像来建立友谊,既展现了自己的天赋,又在画与被画的过程中达到了交流的目的,被画者也有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
科学与慈善
毕加索的第一次展览,是1901年在瓦拉德的画廊举办的。他画了三张巴结之意很直接的画,这是为三位展览幕后支援者所画的肖像:佩德罗·马尼亚克(画商,说服瓦拉德举办的这次展览),古斯塔夫·考丘奥特(为展览画册写赞美序言的批评家和收藏家),还有瓦拉德。除此之外,毕加索还拿出另外两幅作品送给写赞美评论的两位批评家菲莉西恩·法格斯和派尔·考尔。
6.与画商周旋抬价
毕加索常常巧妙地运用画商之间的竞争,来抬高自己作品的价格。
他的情人之一弗朗索瓦·吉洛曾这样描述:毕加索待人的态度中有斗牛士风度,当事情涉及到买卖时,他就仿佛置身于斗牛场上,会毫不犹豫地挥舞红绒布旗。而对于画商,红绒布旗意味着另有一位竞争者。
毕加索《格尔尼卡》,1937年
这种古怪的抬价方式就曾让画商康维勒吃过苦头。那是战后不久,康维勒还未真正地站稳脚跟,毕加索尚未将专营权授予任何画商,他向数位画商卖画。在奥古斯丁大帝街的工作室里,有时候康维勒与另一位画商卡列同时在前厅等候接见。毕加索往往喜欢让卡列先进去,留下康维勒久久等待,这令康维勒感到备受折磨。当卡列终于走出来的时候,康维勒希望能从他的表情中看出究竟有无将画买走,但是卡列很狡猾,康维勒根本看不出来。
《坐在红色沙发上的女子》
这就是毕加索的计谋,让画商们竞争,从而抬高价钱购买自己的作品。
7.培养多个候选买家
前卫艺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断,四年的战争迅速改变了艺术市场。许多艺术家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前卫与社会主流相融合,毕加索也是如此。
毕加索《奥尔迦在扶手椅里肖像》,1918年
此时,画商康维勒由于德国籍的身份被迫流亡,至此与毕加索的合作也中断了。毕加索不得不为拯救自己的事业而挣扎。在安德烈·勒维尔的帮助下,毕加索找到了自己新的支持者,列昂斯·罗森伯格。但是1916年,列昂斯已经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现金,在1918年12月他写信告诉毕加索,他在两年内不再有能力买毕加索太多的作品。
《沐浴》
毕加索已经发现列昂斯的不足,早已开始为自己打算了,他结识了列昂斯的哥哥保罗·罗森伯格,保罗比列昂斯更聪明、更富有。1918年秋,毕加索就把家搬到保罗的画廊附近。在保罗的努力推介下,毕加索不但牢固的建立了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并且这种风格在新闻界引起广泛赞誉,也开始吸引了一些收藏家。毕加索不仅仅在战争中生存下来,他还建立了新的审美和经济上的联盟。
8.扩大朋友圈
毕加索与著名影星碧姬·芭铎
除了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眼界还得扩大到整片森林甚至是其他领域。
毕加索除了与艺术收藏圈的人交往,还开始和芭蕾界的诗人兼导演让·科克托打得火热,并在1917年与迪亚基烈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合作,迪亚基烈夫邀请毕加索为舞剧《游行》设计舞台和服装。毕加索还通过科克托与芭蕾的长期赞助人尤吉尼亚·埃拉组瑞兹熟悉起来。在战争剩下的几年里,她资助毕加索很多经济上的开销,作为报答,毕加索也把当时创作的最优秀作品赠送给她。
《女子和一盏灯》
1919年,毕加索又为舞剧《三角帽》设计布景和服装,他将古典主义与立体主义巧妙的结合,布景、服装、音乐、舞蹈都大获全胜,毕加索穿着别致而漂亮的衣服向观众致谢,“魔术师毕加索”诞生了。
毕加索与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合作一直持续到1924年。毕加索与芭蕾舞剧的缘分,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公众声誉,他在人们的眼中已经不仅仅是个艺术家,而是个天才,是个巨星,人们对他的着迷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一幅画而是他的全部魅力。正如他自己所说:“重要的不是一位艺术家在做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样的人。”
9.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1912年末,康维勒与他的艺术家们都签订了合同,与乔治·布拉克、德兰·格里斯等艺术家签订合同时都很顺利,但在给毕加索也寄去一份合同后,事情却变得略为复杂。画家当天就寄出答复,是写在蓝色信笺上的,抬头印有“拉斯巴耶街242号”字样:
《被钉十字架上的耶稣》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