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成名首要靠人脉,创意是其次?一篇研究发现艺术圈最现实真相
2019-04-17 09:15:25 来源:*CUP 

艺术家要立身扬名,究竟是靠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还是坚持不懈的后天努力?答案可能两者皆非。哥伦比亚大学以20世纪初的先锋艺术为研究对象,透过数据量化分析证明,艺术家扬名的先决条件,其实是圈中人脉够广博,作品出众与否并非关键。有不少别具匠心的艺术家,为人过于特立独行,结果终其一生都没没无闻。

创意与名气不成正比?

网上艺术平台Artsy 报道,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在2012 年曾举办抽象艺术展,名为 Inventing Abstraction: 1910–1925。内容讲述逾80 名20 世纪初先锋艺术家,如何摆脱描绘现实的再现性艺术(representational art)传统,开创抽象艺术新潮流。其中有展板勾勒出艺术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图,享负盛名的毕卡索(Pablo Picasso)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位处关系的中心。

任职MoMA 编辑兼内容策略部总监的Leah Dickerman,当年负责策展,正是得到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Paul Ingram 帮助,得以谱出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有了上述经验和基础,Paul Ingram 与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 Paris)助理教授Mitali Banerjee 合作,进一步研究这些艺术家的创意和社交,如何影响其知名度。研究成果于2018 年发表成学术论文。

这项研究缩窄调查范围,只针对1910至1925年美国及法国艺术圈子内,90名推动抽象艺术运动的先锋艺术家。研究人员尝试把艺术家的知名度、社交网络和创意量化,如透过Google资料数据库,统计各艺术家名字在法文及英文媒体出现的次数,以计算艺术家在公众层面的知名度。

论文重组90 名艺术家的复杂关系图。(图片来源:The Jerome A. Chazen Institute for Global Business)
论文重组90 名艺术家的复杂关系图。(图片来源:The Jerome A. Chazen Institute for Global Business)

至于艺术家圈内的社交网络,研究则借用MoMA 策展成果,背后主要以艺术家的传记、书信等,以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创意向来都被视为没有客观标准,研究人员却尝试拿过千幅抽象艺术作品,比较19 世纪画作,以判断每幅作品有多大原创性,加以4 名艺术史家的评分辅助。

经过复杂的运算比对,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艺术家在行内关系才是扬名关键,有别于“创意成就名气”的常识认知。不少电脑和艺术史家判定为创意十足的艺术家,在公众层面上竟然寂寂无名,反映创意与名气不成正比,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亲戚关系亦非成名保证

论文尝试以Vanessa Bell 和Suzanne Duchamp 两位女性艺术家为例。她们不算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在文艺圈内同样有名声显赫的亲戚—— Vanessa 是女性主义先锋作家吴尔芙(Virginia Woolf)的姐姐,Suzanne 是达达主义旗手杜象(Marcel Duchamp)的妹妹。这些关系让她们顺利出道,二人的创意又被评为旗鼓相当,但Vanessa 最终在知名度却略胜一筹。

二人既因亲戚关系而赢在起跑线,为何Suzanne 会输在终点线上?究其原因,论文认为与Vanessa 的关系网较广博有关。Suzanne 因哥哥之名,跻身达达主义者的圈子,但她在圈子内,始终只与哥哥杜象、丈夫Jean Crotti 及世交Francis Picabia 来往,为人不好社交。

相对而言,Vanessa 因吴尔芙的关系,活跃伦敦文艺圈子Bloomsbury Group。她同时广交英国以外的收藏家与赞助商,如Gertrude Stein,甚至结识俄派芭蕾舞(Ballets Russes)创办人Sergei Diaghilev,及其圈内的剧场制作人和艺术家。这样以致Vanessa Bell 的知名度相对较高。

研究进一步发现,假如艺术家广交外国朋友,社交网得以伸延至国外,名成利就的机会往往更高。Ingram认为,这反映拥有多元文化经验的艺术家,较有能力把自己的作品推销至外国市场,异地文化又反过来启发他们的创意。即使撇开创意不论,“艺术家本人亦从世界公民的身份认同(cosmopolitan identity)中受益。”

Ingram再三强调,社交网络对艺术家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保证你在市场上占一席位。假如你与不同类型的人来往,更有可能吸引别人的兴趣,更容易吸引人关注。 ”虽然这项研究针对百年前的先锋艺术圈子,但他相信这番道理历久弥新。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