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已成为增强文化活力 、推动旅游发展的有力抓手。文旅融合有哪些新方式,面临哪些新难题,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随着国家体制改革,政府机构的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并,“文旅融合”成为了热搜词,这不是“新大陆”的发现,而是顺应了“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是文化的体”的产业特征。旅游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离不开文化;而文化对内满足人民需要、对外扩大国际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旅游。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这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有机结合。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文化作为旅游经济的一种资源,融入旅游经济,必须要创新性认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从理论层面上讲,保护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作为研究的资料、还是教化的工具、甚至是财富储存?文化资源的开发,除了获得保护文化资源所必要的收益以外,还能起到十分巨大的教化作用,比如中外游客参观北京故宫、秦始皇兵马俑和万里长城等,无不赞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从而肃然起敬,这是纯自然景观不可能起到的作用。但是,如果进行纯粹的储藏式关闭保护,其经济效益和教化的社会效益何来之有?将会偏离保护的目的。
其次,文化的产业化开发,是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资源,进行文化经济产业组织的问题,即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其本质上不是文化工作的问题,这是在解读“文旅融合”时必须要避免的一个误区!
2.适度发掘和解禁.增加文化资源的厚重感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遗址丰富,但是很多遗产、遗址都只有传说而没有载体;新中国国力弱小、被迫备战的诸多秘密设施也尚未解禁,不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旅游项目。
诸如这类宝贵的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可说性滔滔不绝,可看性两眼茫茫!这就妨碍了文化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发挥,假设三星堆、兵马俑、金沙遗址等不适度发掘和解禁,哪有今天这样的品牌影响力?
所以,对一些文化遗址进行适度的发掘和“秘密工业遗址”进行适度的解禁,不仅是可行、而且是必须的。
3.“文旅融合”的关键是实现文化中的旅游性与旅游中的文化性的统一
其实,旅游产业的很大一部分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必须依赖文化来支撑,这不仅已被实践所证明,而且也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有如下四点:
1、充分发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使旅游景点在文化内涵上丰富起来。
比如,自然景观往往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文化内涵,包含着“神山、神水”的神话传说或童话传说。又比如人文景观中往往又包含着历史上选址的自然景观(风水)文化,建筑中对诸如给水排水、防火防盗、防敌、防地震等科学技术文化的运用。对这些深刻文化内涵的发掘,就能把此景点区别于彼景点的深刻文化内涵展现出来,可以给游客增加可看、可赏、可想的更多内容,增加游客观赏的兴趣和游览的时间。
2、将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地用有形的、活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歌舞、手工艺商品及纯艺术品、科技演示牌、信息化平台等,让游客一目了然。
3、旅游景区建设或开发必须贯之以文化战略和艺术审美的整体规划。
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而这正是当前乡村旅游产业最薄弱的环节。发展旅游经济的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的品位,没有地区的特色,没有文化的深度,缺乏艺术独特性和艺术精致性,当然就没有优势。全国各地区的旅游商品往往是千篇一律,你在广西、云南、甘肃、宁夏等能地买到的旅游纪念品和四川省内各旅游景点能买到的一样。缺乏能够反映地方特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旅游者带了钱来,但他花不出去。
4、在“广度旅游”上作好文章。
21世纪的旅游,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 “康养旅游”,再到“探险旅游” “研学旅游”等,从结构到内容都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广度旅游”概念。在这里,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要用有深度、有特色的文化来注入和包装这种“广度旅游”。史学的、科学的、文学艺术的等等文化形式都可以充分提升旅游的内涵。
第二、文学艺术部门要与生产部门结合,以创新为核心,设计研制、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扩大产业营收水平。发达国家旅游购物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25%-40%左右,我国2017年的旅游购物收入才占18%左右,而四川才占14%。这个差距说明,旅游纪念品市场空间很大,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4.文旅融合发展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运营逻辑已经形成产业创新的思维路径。由科技推动的文旅数字化开发与应用,正掀起一场场景与内容体验提升革命。如莫高窟的游客中心,将数字技术与景区的游览体验项目开发结合在一起,以全息投影、球幕影院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和以三维建模、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场景科技,创造出全新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宋城演艺”作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代表之一,以高科技为实现基础的各种旅游演艺,在丽江、九寨沟等著名景区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增加视觉的表现力和震撼性,营造浸入式体验感,为观众制造更好的视觉呈现,使旅游体验底蕴更为深厚、引人入胜。“文化+旅游+科技”产业的兴起正在重构文旅产业链,改变人们的文旅体验方式。
5.文旅融合发展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人才是关键。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这些年,全国范围推动的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急需大量的旅游人才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工人,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大家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从种养殖业转型过来的农民是无法从事文化旅游业的!目前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学科地位与产业地位不相适应,办学体制缺乏创新,培养模式不健全,不能适应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二是旅游教育出现结构性失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高素质管理人才、策划创意人才、导游人才缺乏;三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仍需改进,从业人员的整体形象有待提升;四是企业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严重制约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成为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瓶颈”。各级文化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要把文旅融合综合型人才培养纳入发展战略层面,加以认真对待和解决。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