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飞:雕塑艺术是最具有互动性的艺术
2019-08-05 09:33:50 来源:新快报 作者:梁志钦

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时代乐章——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昆明站”在云南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的第35站。也是历站展览作品最多的一站。本次展览展出许鸿飞音乐、舞蹈、爱及广州花城相关系列肥女作品共计120件。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介绍,本次展品多以音乐舞蹈为主题,是考虑云南是一个具有多民族特色的省份,民族歌舞丰富多彩,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与当地人民产生更多的共鸣。

\
时代乐章

他以欢乐作为创作主题 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开幕式现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许鸿飞先生的作品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中的一张名片,他以欢乐作为创作主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云南美术馆馆长、云南画院院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接受采访时表示,“首次迎来如此规模的雕塑展览,对于我们馆是一种尝试。他的雕塑跟云南很多民族民俗的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我邀请他到云南办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委员会会长宋伟光则认为,许鸿飞的作品到世界各地展览,不但传播了欢乐,而且每次都有新作品诞生,与当地的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他的雕塑带来的欢乐是一种世界文化的‘通行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都因为这种欢乐与雕塑产生了互动,这是他雕塑艺术的一种突破。”

许鸿飞向新快报记者介绍,第一次见到云南美术馆的建筑时,就被其具有欧洲建筑特色的外立面所吸引住,“在欧式建筑的空间中展示我的雕塑,是十分契合的,效果比很多美术馆都要突出。”

通过“乐章”的集体演奏形式,

歌颂新时代的繁荣

本次展览是许鸿飞继今年6月份分别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和日本神户举行第33站和34站后的第35站。也是历站展览作品最多的一站,本次展览展出许鸿飞音乐、舞蹈、爱及广州花城相关系列肥女作品共计120件。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首次亮相的作品《时代乐章》是许鸿飞作品中人数最多的群像雕塑,人物多达30多个。许鸿飞介绍,他希望通过“乐章”的集体演奏形式,来歌颂新时代的繁荣。

主办方介绍,自2013年起,许鸿飞“肥女”系列雕塑作品相继在中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新加坡、土耳其、美国、德国、奥地利、秘鲁、哥伦比亚、希腊、西班牙、俄罗斯、日本等16个国家31个城市成功举办34场展览。

\
许鸿飞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广州雕塑院院长。

对话

艺术品的价值与艺术家的身份无关

收藏周刊:您认为自己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吗?

许鸿飞:还不能这么说,我只是用相近的手法做了一系列的作品,只不过这一系列的作品,给人们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有不少人喜欢。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民众接受,可能是属于民间、基层的;但如果美术馆接受,那可能是专业学术层面;如果城市里标志性的广场、地标等公共空间都接受,那可能证明官方接受的;如果世界范围不同国家都这样,说明这样的作品已经无国界,就具有了世界性。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说得上形成了风格,这个时候就不需要自己说有什么风格了,而是别人自发总结的。毕加索也从不会标榜自己是什么风格。

收藏周刊:很多人关心您做这么多展览,收益从哪里来?

许鸿飞:说到从哪里来,那就是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其实从哪里来收益,都不是很具体,但不停地在运作,总是有机会的,很多收益都是通过不停地通过触碰、尝试、行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收藏周刊:记得前两年您说画瓷盘很好卖,最近很少画了?

许鸿飞:自从那次在广州艺博院办完展览之后,我就不画了,其实我都是尝试一下。所以很多当时没有收藏的人,后来才想收藏的,就后悔了。做这样的尝试对我的雕塑创作其实很有好处,我后来的几件雕塑作品都是通过画瓷盘得到启发,例如《下午茶》《美人鱼》《风韵开合》。

收藏周刊:您不停地办展,会有觉得累的时候吗?

许鸿飞:我不办展会更累。如果不做展览,也就是在抽烟、聊天,甚至喝酒,有时候喝多了,更累。持续地做,起码还有沉淀,而且做的过程,还能给人一种期待。我办展越多,新的作品就越多,每次办完展览,对我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多了新的作品。如果没有三十几站的展览,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作品。

收藏周刊:很多艺术家在思考办个展的问题上,总觉得还没准备好。

许鸿飞:我不认同这种想法,世界发展太快了,等你准备好的时候,都来不及了,很多人总想一炮打响,这个时代怎么可能可以一炮打响。做艺术的多,有想法的少,有创造性的更少,原因是很多人都在等,缺乏主动走出来交流的行动。可以说,如果不是我一直在坚持做展览,当代广东雕塑被人知道的会更少,甚至有被边缘的危机。我们放眼全国,目前能跟其他省份比较的艺术品类,有哪些?这个值得探讨,但我对广东雕塑有信心,甚至广东艺术最有希望的应该就是雕塑。

雕塑展览最重要的空间在室外

收藏周刊:听到过一些对您作品提出建议的声音吗?

许鸿飞:很多年前,黄永玉先生跟我说过,外面的人怎么说我们,可以知道,但不要管,还是要做自己的事。

收藏周刊:回头看第一站的时候,您觉得现在跟当时有什么不一样?

许鸿飞:我个展的第一站是在中国美术馆办的。如果没有后面的三十几站,我只拿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说事的话,那是很悲哀的。因为这涉及到中间那几年我在做什么的问题。

收藏周刊:心态上会有变化吗?

许鸿飞:第一场肯定会比较紧张,会担心各种状况,也会当一回事,但经过了三十几站之后,我觉得现在已经有了一种自信,有时候文化自信就是依靠这么一步步走出来的。黄永玉曾经跟我说,动手就等于完成百分之五十,这对我很有启发。

收藏周刊:雕塑对展示空间的要求比绘画要更高?

许鸿飞:高很多,雕塑讲究的是对空间的占领。绘画很多时候只是一面墙的问题。雕塑需要的不仅是室内,更重要的空间是在室外。所以云南美术馆建筑的正外立面,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那种欧式的柱子之间展示雕塑,一下子把整个外立面都激活了。其实我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包括曾经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重要的机构展出的时候,我都要求用户外的空间。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美术馆,对展示雕塑的考虑,还是欠缺的,很多只适合展画。

收藏周刊:在室外展比室内展,对作品的要求又会更高?

许鸿飞:那当然,雕塑对空间有要求,但空间对雕塑也有要求。很多雕塑展示就像一张画,支撑不起空间,它只适合某一个角度观赏,这样的雕塑如果放到室外,缺点就更加放大了。因为室内是打一面光,有些角度还能隐藏。在室外360度都会被人看到,如果考虑不足,雕塑就不是占领空间,而是被空间吞噬。

收藏周刊:艺术品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许鸿飞:看能否传递一种信念,艺术品的价值跟艺术家的身份无关,关键还是作品。若干年之后不会有人关心艺术家曾经担任过什么职务,只会看作品是否依然能引起共鸣。

收藏周刊:办了那么多站的个展,最有成就感是哪一刻?

许鸿飞:那就是看到观众自觉地跟雕塑产生互动,拍照的那一个个瞬间。

编辑:江兵

标签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
新闻热线:010-51374003-809/818/808  主编信箱 Email:art@99ys.com 客户投诉
编 辑QQ:117359111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2010室 邮编:100015 99艺术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文网文[2010]179号 京ICP备19027716号-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常年法律顾问: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36号

(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