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正在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
2019-08-14 09:35:49 来源:文博圈 

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博物馆参观游览兼具艺术观赏、历史溯源、科学研究、教育推广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与有效载体。

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

1.文博旅游已成为提升民众幸福感的方式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同时,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作为“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更旺盛的市场需求,而博物馆参观游览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兼具艺术观赏、历史溯源、科学研究、教育推广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与有效载体,同时也成为提升民众文化精神消费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2.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推动文博旅游发展

文化是实现旅游价值的灵魂和内核,旅游是实现文化价值的载体和途径,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成为现实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为了实现文化旅游进一步深度融合,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发挥文化旅游效应的最大化,国家将原文化部、原国家旅游局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为进一步运用文化的内容支撑提升旅游内涵,运用旅游的方式传播传承文化要素提供了制度支撑。

\

3.文化体验的市场需求催生文博旅游热潮

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及大批鉴宝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不仅将“博物馆热”从线上带到了线下,还带来了观众观念的转变,点燃了社会公众对于文物鉴赏和博物馆参观的热情,掀起了博物馆旅游的热潮。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2017年该馆共开放312天,接待观众总数超过800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6万人次。此外,博物馆热还掀起了“文创产品热”“古董收藏热”和“古玩淘宝热”等热潮,引发了强烈的市场“连锁反应”。

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

1.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为博物馆旅游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博物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和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等政策意见。

为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支持民间私人博物馆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更好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扶贫当中的价值和作用等提供了方向指导,为博物馆文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共建共享环境氛围。

\

2.博物馆数量和类型的提升,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载体基础

近年来,随着展陈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手段的日益多元化、展品类型的不断丰富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博物馆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体现在博物馆及展陈数量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博物馆4826座,占世界博物馆总量的8%左右,根据2012-2016年全国博物馆名录统计,5年间博物馆数量增长了24.8%。

《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显示,在2012-2016年5年内,博物馆展览数量翻了一倍——从11885个增长到23109个。

其次体现在博物馆的类型方面,除普通的历史、综合、艺术、自然博物馆外,还有生态、数字综合、社区博物馆等各种类型。

再次体现在博物馆接待观众的数量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博物馆观众总数还只有5.6亿人次,到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经超过9亿人次,在观众数量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

\

3.科技的更新换代,为博物馆旅游体验化、互动化提供了支撑

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的进步为博物馆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衍生出微信、微博、短视频、APP等众多交互媒体平台,为今后博物馆智慧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博物馆的展陈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文化装备产业的发展也助力博物馆旅游产品的丰富化、体验方式的深度化,使博物馆从传统的说教式展陈向多样化、复合型、互动式的展陈方式转型,从而提高观众的旅游体验质量。

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创新路径

1.超级连接,让文博旅游“热”起来

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新方法”是指在互联网科技时代,博物馆需要充分融入和利用科技手段、信息化方式,开创藏品展示与解说的新方法、新手段、新路径;而“新公众”则是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方法之后,通过数字博物馆、虚拟旅游等方式,有效扩大或缺乏时间、或缺乏交通费用、或缺乏独立外出能力的都市白领、贫困人群、老年人、小孩、残疾人等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受众群体,使其变成博物馆的新“粉丝”,从而促进博物馆旅游。

2.科技支撑,让陈列文物“活”起来

在当前的信息化科技时代,应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充分融入博物馆标识系统、解说系统、保护与开发当中,丰富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服务管理、开发利用方式,让博物馆能“说话”、会“说话”,说“文化话”、说“旅游话”,说“通俗易懂的话”,让古老文物在新时代融合新鲜血液,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冰冷的、静态的博物馆藏品“活起来”。

打造有温度、有情怀,并且创意感十足、穿越感极强、科技化融入、人性化彰显、互动性充盈的现代化博物馆,从而调动观众口味、激发观众兴趣、延长观众游览时间、增强观众体验黏性。

\

3.深度体验,让游客观众“嗨”起来

在体验经济时代,博物馆需要牢牢抓住游客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用激光、虚拟现实技术等抓住观众的“眼球”,用地方小吃、特色美食等打开观众的“味蕾”,用花香、泥土、海水等味道展示“自然气息”,用唱片、磁带、老式录音机等物件还原“历史留声”,用剪纸、雕刻等形式触摸历史的“印记”,从而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感官体验。

同时,通过节事节庆活动(文博旅游节、文创集市大会)、知识闯关体验活动(文字游戏大闯关、科普知识大比拼)、现场创意活动(彩陶绘画体验、书法临摹体验、用积木搭建自己心中的楼阁),以及博物馆“寻宝之旅”“跟着博物馆去旅行”等夏令营活动和科普研学活动设计,打造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新亮点、新产品,为游客制造兴奋点、新惊喜,从而让游客观众“嗨”起来。

4.融入创意,让文创产品“火”起来

在创意为王的时代,新颖奇特、创意十足、鲜活可爱、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能够极大地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备受游客青睐和追捧。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创意设计出各类有趣好玩、有文化内涵且实用性较强的文创产品,使得其每年拥有超过10亿元的销售额。

因此,博物馆应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将文博元素充分融入纪念品、游戏、动漫、影视当中,打造极具博物馆自身特色的超级文化IP,从而提升博物馆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5.以展带会,让产业链条“长”起来

博物馆拥有极具科学研究价值、历史考古价值的丰富藏品,十分适合开展各类文物、民俗、绘画、音乐等专业展览,适合借助丰富的藏品开展各类学术研讨会、学术座谈会、学术辩论会、考古挖掘论证会、考古成果发布会、历史专题报告会、文化旅游高峰论坛、文化旅游资源推介会等类型不同的会议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家、艺术家、旅游学者、高校教师、相关社会团体组织成员等人员参加,加快形成“以展带会、以会促游”的展览(展示)、会议(论坛)、旅游(考察)相融合的发展模式,让博物馆旅游的产业链“长”起来。

6.公私联手,让文博事业“强”起来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发展在数量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仍与我国历史文化大国、人口大国的地位不太相符。据统计,美国全境共有3.5万家博物馆,几乎是我国的7倍。

因此,需要在做大做强国有博物馆的同时,关注和加强对民办博物馆在土地、用水、用电、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出台相关意见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民间团体、个人等各类力量向民办博物馆提供志愿者服务、发展资金等;

鼓励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进行管理服务、展陈设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帮扶,公私联手促进我国文博旅游大发展。

\

7.关注非遗,让传统文化“动”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线,是文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受到资金等方面的影响,面临传承人后继无人、非遗文化濒临灭绝等问题,这就需要博物馆联合文化艺术部门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尤其要注重加强与贫困地区联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等公益行动,联合当地政府打造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让作为文博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动起来、散播开来、传承下去。

8.开放夜场,让文博场馆“亮”起来

当前,大多数博物馆一般遵循“朝九晚五、周一闭馆”的对外接待开放制度,而当前的市场需求是观众的夜间生活逐渐丰富,追求夜间的文化休闲体验和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需要博物馆探索尝试开放夜场,在博物馆外围展馆建筑科学配置夜间景观灯,通过“夜间激光秀(灯光秀)”“博物馆奇妙夜”“博物馆狂欢夜”“民俗歌舞展”等形式多样的夜间活动,让夜间漆黑的博物馆“亮”起来、“靓”起来,为游客观众打造别致体验的夜间“视听盛宴”。

编辑:江兵

标签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
新闻热线:010-51374003-809/818/808  主编信箱 Email:art@99ys.com 客户投诉
编 辑QQ:117359111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2010室 邮编:100015 99艺术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文网文[2010]179号 京ICP备19027716号-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常年法律顾问: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36号

(0)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