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的主题,似乎必然要贯穿整个2019年。世界各地的纪念性主题展览如雨后春笋一般,以至于每个在欧洲机场落地的游客,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宣传海报,提示着人们这位文艺复兴巨匠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关于达·芬奇作品的主要收藏者,即将于10月24日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举办达·芬奇回顾展的消息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展品除了《蒙娜丽莎》《岩间圣母》《费隆妮叶夫人》《圣施洗约翰》《圣母子与圣安娜》这五幅达·芬奇的油画,还将展出十余年来学术界研究达·芬奇的成果。
1963年,《蒙娜丽莎》在杰奎琳·肯尼迪的努力下,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
当然,为了这个举世瞩目的展览,卢浮宫博物馆也将从各地再借来数幅达·芬奇的油画原作。而已经轰动世界的《救世主》,由于其真实性仍然存在疑问,又在过去的两年里引发了太多的争议,应该不会出现在两个月后的卢浮宫。《艺术新闻》网站近日刊登了一篇颇有争议的文章《〈救世主〉的买家被耍了,还是我们被耍了?》,指出《救世主》被收藏者沙特王子雪藏的真正原因:达·芬奇的绘画越有争议,引发关注的能力越强。提高《救世主》知名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消失”几个月。因为在上个世纪初,正是由于《蒙娜丽莎》被偷后一系列的媒体炒作和宣传,才使它成为了今天家喻户晓的一个文化符号。如今拥有着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每年和数百万观众对视,依旧宠辱不惊。
这就是为什么近日在卢浮宫发生的一件小小的事情会登上媒体头条的原因。7月16日,几乎所有的艺术媒体和重要的国际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由于卢浮宫迎来了新一轮改造,《蒙娜丽莎》的家从“居住”了14年的卢浮宫博物馆国家厅搬到了隔壁的美第奇厅。尽管这幅画仅仅移动了“100步”,但对于大多数卢浮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一次极具风险的转移行动。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让-吕克·马丁内斯告诉法新社,搬运工作是在夜里进行的,而且把参与的人数控制在最低限度。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安全。
1911年9月意大利出版的《多门尼加邮报》中,以漫画形式描绘了《蒙娜丽莎》失窃的场景
图片:Wikipedia
人们如此热爱《蒙娜丽莎》,但却只有少部分人知道《蒙娜丽莎》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有达·芬奇的学生萨拉伊(Salai)在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时同时绘制的一个版本,现存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而第三个版本的《蒙娜丽莎》是否为达·芬奇的真迹,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热门话题。
2015年,一幅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的女子肖像揭开了《蒙娜丽莎》第三版的神秘面纱。乍一看,它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画中一个黑发、微笑着的女子在全景的背景之中端坐,看起来比卢浮宫中的“女子”要年轻得多。
在这一版本的《蒙娜丽莎》出现在公众面前之前,艺术史学家们对这幅作品已经不陌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的1913年,英国收藏家休·布雷克(Hugh Blaker)在萨默塞特郡一处老庄园中发现了该作品。其时它已经在这里挂了100多年了。经过仔细的清洗和修复,布雷克开始认识到:除了当时已经家喻户晓的卢浮宫版本《蒙娜丽莎》,这一幅长年被人忽略的作品同样可能是达·芬奇的手笔。布雷克很快把这幅作品带到了他位于伦敦西部艾尔沃斯的工作室,这也是后来这幅作品被称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的原因。很快,布雷克的继父约翰·耶尔(John Eyre)在1924年出版了专著《两位蒙娜丽莎》(The Two Mona Lisas),试图让人相信这幅画是达·芬奇在创作卢浮宫版本之前完成的作品,也是更加重要的作品。这幅画后来被美国收藏家亨利·普利策(Henry Pulitzer)买下,而普利策同样出版了专著,声称这幅肖像才是达·芬奇为蒙娜·丽莎·盖拉迪尼绘制的肖像,而卢浮宫所藏的《蒙娜丽莎》,只不过是一幅以蒙娜·丽莎·盖拉迪尼的形象理想化画出的一个女子肖像。在普利策1979年去世后,这幅画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保存在瑞士一家银行中。直到2008年,它才被现在拥有它的人——大卫·菲尔德曼(David Feldman)成立的蒙娜丽莎基金会通过有争议的途径获得。直到2019年7月,这幅画的部分所有权问题仍然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中。
真实性仍有争议的《艾尔沃斯蒙娜丽莎》
图片:蒙娜丽莎基金会
相比《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的所有权争议,对它真实性的侦查工作更是经过了一波三折。从早期的收藏者耶尔和普利策,到当今的蒙娜丽莎基金会,都相信这幅画是达·芬奇的真迹。首先,他们的理由是达·芬奇常常为同一幅作品创作多个版本,比如《岩间圣母》。该基金会认为达·芬奇前后画了两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第一幅是受她的丈夫弗朗西斯科委托创作的,而十年后的第二幅,即藏于卢浮宫的那个版本是由美第奇家族赞助创作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画中的女性看起来如此年轻,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拉斐尔大概1505年看到达·芬奇创作时,凭记忆画了一幅素描,而这幅素描中有两根希腊式柱子,和《艾尔沃斯蒙娜丽莎》中柱子十分相像。在卢浮宫版本的《蒙娜丽莎》中,则只能看到柱子的底座,和拉斐尔的记忆不符。
拉斐尔在约1505年绘制的素描《蒙娜丽莎》
图片:BBC
不可否认的是,达·芬奇通常在木板上作画,而《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则是一幅布面油画。但蒙娜丽莎基金会指出,达·芬奇偶尔也在画布上作画——卢浮宫中就藏有他在亚麻布上的蛋彩画作品。达·芬奇在15世纪70年代时常常在画布上作画,那时的他还未成名。达·芬奇成熟的油画都是在木板上完成的。此外,该基金会还和科学家合作鉴定《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的作者。加州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阿斯姆斯(John Asmus)宣称通过一系列科技检测,可以99%地确定,《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和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至少女性脸部和手的部分是出自同一人的手。因此,如果否定了《艾尔沃斯蒙娜丽莎》,也就否定了卢浮宫中的那一幅。然而,艺术史的专家们——如研究达·芬奇的权威马丁·坎普和卢克·赛森,从艺术风格上彻底否定了《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认为这幅画“够不上达·芬奇的水准”。
直至今日,《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的真伪问题仍旧未能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定。2016年,这幅作品在上海和亚洲各地亮相时,就曾经引发一票难求的观展热潮。近日在佛罗伦萨地方法院,关于这幅作品的所有权问题又一次闹得不可开交。在所有争论的背后,真正重要的是《蒙娜丽莎》本身的品牌影响力——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家创作的最著名的作品,这就是全世界的共识。而这个共识,正是通过一次次争论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形成的观念,《蒙娜丽莎》如此,如今被雪藏的《救世主》同样如此。在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的日子里,这种品牌影响力到达了又一个顶峰。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