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艺术”是运用新的媒介来对未来进行预言 2009-05-05 12:36:55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宋继瑞  点击:
乌利·希克(Uli Sigg)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大藏家,自1985年至今,他已经收藏了超过200位艺术家的2000余件作品。1998年,他创立中国当代艺术大奖(CCAA)。此后,他又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艺术。迄今,他每年还频繁来到中国,拜访艺术

 

 Q:你会资助哪个或者哪类艺术家做项目?

 

 A:冯梦波。我已经帮助他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当代山水壁画项目。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都不是很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而冯梦波却能以非常当代的形式,把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带给观众,让中国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好的认知。我也希望你能通过我举的这个例子,知道目前我做事的兴趣点。

 

 Q:现在,你的收藏理念是否发生了变化?

 

 A:1979年,我刚到中国的时候,并没有立即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更多的还是观察、看资料来了解中国。我也想通过艺术,来寻找一个进入中国的通道。现在,观看我的藏品,基本上就能见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艺术到社会的很多事情都可从我的收藏中展现出来。我的收藏理念,主要是为了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貌,更多的是像一个艺术机构的收藏,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品味、爱好来收藏。我希望我的藏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来映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Q:你会限定藏品中每个艺术家作品的件数吗?

 

 A:我不想也不会限定件数。但是我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所以也不会无限扩张。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只是在表述一个观点,我也就不在继续收藏这系列作品了。我要收藏一个艺术家的整个发展过程,而非某个发展阶段。如果一个艺术家一直在做有意思的作品,我就会一直收藏下去。如果,他没有转变,我就会一直等他有新想法再收藏。

 

 Q:你是否满意你藏品中的每件作品?如何处理那些不满意的作品?

 

 A:首先,我不是根据个人趣味来收藏的,所以我不会像那些依据个人趣味做收藏的藏家一样,根据趣味的转变来调整藏品的结构。我目的是要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体系,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有些作品我可能不喜欢,但是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一席之地,也会被我收藏。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没有错误的选择。在我的两千多件藏品中,也有一些“失败”的藏品。不过,我还会继续保留这些“失败”的藏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