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和谐的理念和自然的姿态来指导自己的创作 2009-05-05 12:36:55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宋继瑞  点击:
乌利·希克(Uli Sigg)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大藏家,自1985年至今,他已经收藏了超过200位艺术家的2000余件作品。1998年,他创立中国当代艺术大奖(CCAA)。此后,他又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艺术。迄今,他每年还频繁来到中国,拜访艺术

 Q:你如何看待国外收藏家抛售中国当代艺术的现象?

 

 A:我也看到了很多中国之外的藏家在出售中国当代艺术,如罗根夫妇、尤伦斯夫妇、萨奇等。我认为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前提和目的很重要。如果藏家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再卖出去,这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但是,如果藏家购买艺术品是要展示一段历史,要捐赠给艺术机构。如果怀有这样目的的藏家再出售藏品的话,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藏家在购买作品的时候,都会和艺术家谈价格。他应该把他的收藏前提和目的告诉艺术家。如果藏家的目的是为了买卖,却还让艺术家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他们,这完全是错误的。

 

 Q:最近,尤伦斯和保利拍卖合作拍卖藏品,其中也有刘小东、张晓刚、陈逸飞这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您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A:我并不知道其中的细节,也并不比别人知道的多。我的理解是尤伦斯艺术中心需要钱。对于藏家而言,这和刚才提到的为了卖而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尤伦斯卖艺术品是为了支持空间的运营,并非想着自己得利。不过,对艺术家而言,这并没什么区别,艺术家可能不开心。

 

 Q:你会效仿尤伦斯夫妇来中国开设空间吗?

 

 A:我每年来中国六七次,但不开设空间。现在,中国不缺少空间,而缺少好的艺术品。我会更加留意好作品,而不是计划开设空间。我现在着重于展览和收藏。我在欧洲、美国、拉丁美洲做了很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吸引了很多观众。在巴西的一个展览时候,就吸引了53万观众。

 

 Q:你对个人藏品的最终归向有什么打算?

 

 A:我在公开场合曾多次表示我已经做好把藏品带回中国的准备——我本想给一个主要的艺术机构或艺术学校,因为他们才能吸引大量的中国观众,以使中国观众了解他们目前还不了解的自己国家的当代艺术。但是,迄今我还没有收到过中国公共艺术机构的暗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除此之外,我现在还没有别的打算。虽然现在很多国际艺术机构如MOMA、泰特美术馆都对我的藏品产生了很大兴趣,并且邀请我做他们的国际艺术顾问,其目的自然是想要我的这些藏品。但是,我为什么要把这些藏品放在他们那里呢?在法国或者其他地方,我们可以容易的看到当地的艺术发展历程的收藏和展示,我希望在中国也能看到类似的。现在,中国缺少这个。

 

 Q: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海外的美术馆有没有出现文化保护主义,转变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态度?

 

 A:我并不认为这是文化保护主义。当钱少的时候,他们肯定首先会支持本国艺术家,因为这些钱,都是来自他们自己的国家。

 

 Q:你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景?

 

 A: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完全掌握的艺术家的手中,他们必须做好的作品。
 

 

 

【编辑:张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