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董军的看法是,从长远来讲,应该期待新一代艺术家的出现、题材的改变,不再纠缠于西方题材的东西,真正体现中国变化跟时代同步的作品将是未来主流。但遗憾的是,“这方面我们没有建立起话语权。而前几年的西方收藏群体,又纠缠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什么时候中国人的取向和资金占有一定比重,话语权才有可能回归”。
“短期内市场将进入一个深入的调整。永乐原计划去年年底加上当代艺术这一项,但是赶上金融危机,我估计今年下半年也不会加入当代艺术的拍卖。总的来说,市场可能是从当代那边吸引过来的资金不是很大,如果过多的资金淤积到书画和杂项的话,对这两个板块也不健康。”董军认为,各个板块之间均衡十分重要。
二线艺术家半年不开张
“上半年我身边的大部分朋友连一张画都没卖掉,我也看到很多画廊受到了冲击没有营业额。”莫宝见证过当代艺术曾经的蓬勃,从2004年开始闯荡画坛的他如今却显得很无奈。莫宝认为,现在的艺术市场和拍卖市场跟画家没有过多关系,一个画家的艺术品卖得价格高低,看的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这个作家愿不愿意去“折腾”。
“艺术家其实很被动,如果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烦恼。我陆续合作过一些画廊,他们会有一些暗示——市场上什么样的画好卖、什么样的作品能吸引人。但这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画廊的做法,真正的画廊应该鼓励画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如今是市场在操纵画家,哪怕是一线画家,在市场面前也很难岿然不动。”
金融危机的到来,给当代艺术以猛烈的冲击。在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上半年,当代艺术市场究竟有没有复苏的倾向呢?莫宝无奈地说道。
艺术家何时摆脱市场摆布?
彭麒在地下室画了很多年,当他读完研究生走出校园后,他发现自己对整个艺术品市场依然感到陌生。“我在上海、北京艺术品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跟老师教的都不一样。”刚一接触,彭麒就陷入了对艺术市场的困惑中。
在彭麒看来,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不应该受到经济影响而产生波动。“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意,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站在线的角度看到的就是线,站在点的角度看到的就是点。东方也好西方也罢,我觉得在于不同的人,喜欢站在哪个角度,自己愿意画哪个角度。而现在的艺术家却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想法去进行创作,大家都在做与艺术品无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