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现场 2009-07-11 14:13:54 来源:99艺术网/记者:崔付利 点击:
艺术家刘亚明一直坚持巨幅作品的创作,他坚持两年创作的新作《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将参加本月的成都双年展。记者有幸参观了他的工作及其新作,并采访了艺术家刘亚明。


    
     刘亚明: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进行创作。我从小就喜欢古典主义的东西,只是没有机会到国外去看大师的原作品。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当我们的视觉经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候,我看到了伦勃朗,看到了委拉斯贵兹,看到了卡拉瓦乔,看到了戈雅,我非常的激动,视觉和心灵被强烈震撼。尤其是看到伦勃朗的作品尤为震撼。大师的光彩一直影响着我,大师光彩依旧。


     还有一点,你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它一定会有价值,就是它一定能够让你被感动,也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动,才能去感动别人。


     还有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我不是一个追逐时尚和赶时髦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做事情。古典的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它是表达你对当下的认识,当下的看法。但你需要融入了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没有自己的情感,没有东方文化。


   
     99艺术网:您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并且通过您创造的形象直接观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的?


   
     刘亚明:我一直是一个肖像画家,肖像最重要的就是塑造人物的能力,刻画更加深刻的东西,这个跟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对艺术的敏感性。比如对人的认识,对当下人的理解,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做基础的话,很难把你刚才说的那种情况,通过外部的色彩和形象表达出来。所以说艺术和技术是分不开的。


   
  民族性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

 

     99艺术网:您最近的一些作品都是比较巨幅的,比如像您的新作《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一般这种大幅作品都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青睐,比如波洛克,德库宁等人,你怎么想用这种写实的手法来做巨幅的作品?


   
     刘亚明:你说的这个问题有一定局限性,古典主义的大师创作过很多大画儿,包括壁画。你说我们的天顶画,还有很多大型的历史画,像卢浮宫里头一些大的画面,还有大卫、籍里科、库尔贝,还有伦勃朗的一些作品,都是很大幅的。当然就整个面积来说,这幅画应该算是大幅的,包括人物有将近200多人。世界各大博物馆我也去过数次了,我是深深被他们的气势和这种东西所震撼。我觉得中国当代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作品?我就想做这样的作品,要改变别人对中国油画的看法,不光是画一些带民族色彩的肖像。而所谓的民族,是有责任地去表达民族的精髓,民族的忧患,民族存在的问题,还有语言也是要发自内心的,这才叫“民族”。


     “民族”不是表面的,而是生长在骨髓里头的,你的信仰,你从小生活的环境,你的热爱,你从小看到的书、人文画、陶瓷,气势辉宏的大型的在岩壁上的雕刻碑文,还有穿越时空,遗留下来的宗教文化。这些东西是侵蚀到你的骨子里头的,而不是嫁接。我很反感表面的嫁接,看似好像是画了一个东方人表面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民族性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


   
     99艺术网:现在一些中国的艺术家,他们用打“中国牌”的方法和策略走向西方,受到西方收藏家和价值体系的认可。您也在国外做过展览,为什么你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呢?
   


     刘亚明:这个很有意思,我是90年代初就在美国做展览,当时《纽约时报》的资深评论家比尔访问我,他第一句话就是,你是真正在观察和表现中国社会的艺术家,这个首先把我打动了。第二句话,你们有一些艺术家,我们知道他们是在讨好我们西方人的眼光。用你们东方的,你们过去负面的东西来讨好我们,他还点了几个人的名字。因为我过去也搞电影,有一些为了讨好西方人,拿中国人经历的各种磨难讨好西方人,这种是严重地投机心理,一个艺术的投机,也是商业的投机。所以一个艺术家应该是非常冷静,非常客观,非常激情,非常真情地去表达你看到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艺术才可以站住脚。


  关于艺术语言,你如果创造了一个新的语言,我是支持的,但是我看到世界上那么多大师,就说卡拉瓦乔延续到伦勃朗,其实就是在这个大师的肩膀上进步了一点点,这就是大师。他的方法,他对人文的关怀,是大师,而不是说要把一切的语言否定、去创造另外一种语言,这样的天才,我想几个世纪才有一个。当然这种追求,我不反对,我觉得只要是有意义的,只要你的东西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抄袭来的,就有价值。你站到一个特别人性、人文,对人深切关注的角度,去表现它就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做违心的艺术。当然,也不是说我对目前我的技法满足了,我同样要去摸索某种语言,与西方外来文化、外来语言的结合,但是这个东西是发随心而起的,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而不是马上就能找到。所以我的画面,出现了这种探索性的倾向,而且也得到了一些专家的认可。我觉得任何一个东西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需要冷静的去摸索。


  
  99艺术网:从你的作品中看得出来,它并没有一个当下流行的,反复被强调的“符号”在里边。


   
     刘亚明:我觉得“符号”,电脑能做到,影像也能做到,孩子都能做到,干嘛,非得这样。我让我儿子做一个符号也可以。我让我儿子画一个一千米的画都能画,反正就是一个孩子在涂鸦式、重复的方式的一千米。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整体的画面关系、结构关系,诸多的关系能存在一种主体的氛围,这个才叫真正的大型绘画,而不是把一个脸画得巨大。我15岁就可以画一个3×7米大的头像,大头像我画了八年。我就觉得这类把中国人拿来扭曲,甚至拿来调侃。我不太理解……艺术圈自身有很多问题,价值取向,目的性过于明确,造就了中国收藏的潮流和学术的潮流目前这种局面,我觉得很可笑,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悲哀。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