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 2009-07-25 20:57:42 来源:99艺术网 点击:
“造境”(Synthi-Scapes)是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面对中国“都市化”和“全球化”,几乎所有新的文化命题由此而来,于是,中国馆的策划构想则反向追溯到自然,恰恰折射了人类所面临的精神困惑,既是中国的文化命题,也是国际性的问题,更富有哲理而含蓄地回

吕胜中作品 《山水书房》

      “造境”(Synthi-Scapes)是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面对中国“都市化”和“全球化”,几乎所有新的文化命题由此而来,于是,中国馆的策划构想则反向追溯到自然,恰恰折射了人类所面临的精神困惑,既是中国的文化命题,也是国际性的问题,更富有哲理而含蓄地回应了“梦想与冲突”。中国馆着眼的是自身文化的“前沿”:挑战和超越。这无疑正充分再现了今天中国文化变化、动感与冲突的复杂性,在视觉语言和艺术观念上,艺术家表现了“人工”与 “自然”的混合,“传统”与“现代”的杂糅,“拆”与“筑”的实验,“个体”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拼贴”与“解构”的过程等情景。因此,艺术家的作品不仅拓展了媒介,而且保持自我心理与外部世界的平衡,并突出了作品、观念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性交流。我们在这个展览中把不同的艺术家和作品“整合”,调动了每个艺术家的长处,给予他们自由的想象空间。我们希望展览“营造”出作品与展览的整体空间,个体的表述与共同的文化主题之间以及多种媒介之间互补辉映的艺术结构和文化语境。因此,中国馆主题“造境”(Synthi-Scapes)一词显然蕴涵了一个从动词转向名词、连接艺术语言学和艺术社会学的象征,同时,也演绎具有“国际性”与“当代性”叠合文化主题的内涵。

      本次大陆馆策展人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镛担任,策划助理由黄笃担任。参展艺术家由刘建华、吕胜中、王澍、杨福东、展望共五位组成。

      中国建立“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国参与国际艺术舞台的积极姿态,而且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与以往中国艺术家通过国际策展人选入威尼斯不同,中国馆以中国文化具体现实为出发点,积极推出本土当代艺术家,建立与国际艺术对话和交流,改变以往完全“被”选择的状况。

      通过与“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博纳米及威尼斯双年展委员会的讨论,原计划在威尼斯实施的中国馆展览最终找到一个新的方案,即“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中国广州”,它既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又表示对威尼斯双年展的尊重,还是跨越文化边界的实践。这无疑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和文化部所属的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它将于 2003年7月25日至8月31日举行。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