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其实我的好多画都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画出来的 2009-09-17 09:41:19 来源:《今艺术》 作者:简上闵 点击:
事实上,以美国艺术家为主的群展,在欧陆有数年未见。欧洲多国的左倾氛围,皆视美国为「文化全球化」的头号公敌,各地民间人士透过拼命保护在地艺文的行动,顺势反制美国霸权文化压迫了美国的强势文化入侵,如洪水猛兽般的美国文化,彷彿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罗德斯Stephen G. Rhodes|特特特定物体Ssspecific Object 雕塑装置 2006

 

  当愈来愈多英国传媒纷纷调侃起20年前那群「英国年轻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s,以下简称yBa),笑称他们早该改称「中年艺术家」的同时,当时一手捧红yBa的媒体大亨沙奇(Charles Saatchi),最近将苗头对准美国年轻艺术家——大手笔邀请32位美洲艺坛的新鲜面孔,远渡重洋到伦敦沙奇画廊(Saatchi Galley)展示近作。这个举动再度引发臆测,有艺文界人士进而大胆预言,沙奇此举揭示了一波新美国年轻艺术家世代,可望在国际艺坛抢占一席之地。无论是否言过其实,初次登场便已被拿来与当年的yBa相提并论,后势不容小觑。

 

  另类弱势的美国当代艺术

  「抽象美国:新艺术与新雕塑」(Abstract America: New Painting and Sculpture)一展,是继2008年底沙奇画廊自伦敦西区重新开馆的第三档大展,紧接着「革命在继续:中国新艺术」(The Revolution Continues: New Art from China)与「未卸下的面纱:揭密中东新艺术」(Unveiled: New Art from the Middle East)之后登场。该展能吸引舆论广泛关注,除了美国向来挟带强大的政经资本——从主流文化到次文化——直接主导国际艺文的发展走向,也因有关美国「霸权」如何地边陲化其他区域文化,此一部分被「指控」得太多,而被诉者自身的文化历程,竟意外地被认识得太少。在全球化方兴未艾的时代,一提起全球文化压缩区域意识的话题,美国几乎立刻成为千夫所指的标靶;这是某种程度的真相,但却也暴露出议题的侷限性。


  
  事实上,以美国艺术家为主的群展,在欧陆有数年未见。欧洲多国的左倾氛围,皆视美国为「文化全球化」的头号公敌,各地民间人士透过拼命保护在地艺文的行动,顺势反制美国霸权文化压迫了美国的强势文化入侵,如洪水猛兽般的美国文化,彷彿令人避之唯恐不及。时势所逼,美国当代艺术与艺术家们,意外成了「另类弱势」;近年来,英国大小画廊策画的展览,又多邀请第三世界或新兴区域的艺术家办展,做为打响画廊知名度、增加媒体曝光率和观展人次的策略,美国艺术的当下风景竟乏人问津。然而,换个角度思考,倘若将美国亦视做地球村的一分子,这些来自「霸权文化」的艺术家们,会怎么诠释当代艺术?

 

  端看展题「抽象美国」,大概已可约略猜测到展览画面,对西洋现代艺术史或有涉猎者,也许能进一步联想到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美国的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正因「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异军突起,让原本高度仰赖法国艺术养分、缺乏自我定位的纽约艺术圈,从此取代巴黎,抢居艺术世界的龙头。此项「抽象」历史的遗赠,仍持续被今日的美国年轻艺术家向前推进,唯一区别是,新一代美国艺术家采用的媒材更形多样,且深受科技生活与次文化影响。如贝克(Kristin Baker)的作品《闪电驰》(Ride the Lightning),经由赛车活动探讨男子气概十足的当代运动竞技,将充满速度与紧张的题材,分割定格绘在光滑的PVC材质上,同时呈现出力与裂之间的瞬时凝结。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