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我印象太深了,他们对死亡的态度太不一样了。 2009-09-17 09:41:19 来源:《今艺术》 作者:简上闵 点击:
事实上,以美国艺术家为主的群展,在欧陆有数年未见。欧洲多国的左倾氛围,皆视美国为「文化全球化」的头号公敌,各地民间人士透过拼命保护在地艺文的行动,顺势反制美国霸权文化压迫了美国的强势文化入侵,如洪水猛兽般的美国文化,彷彿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布莱德利Joe Bradley|无题Untitled 压克力颜料、画布 2006

  极简主义美学的展现

  出身纽约布鲁克林区的艺术家欧莫史瑞特(Baker Overstreet),带来五件大幅压克力彩画系列。1981年出生的他,擅长原始艺术(Primitive Art)的表现手法,藉此探索个体与外在世界的情感互动。图腾式彩绘、神祕部族符号,时而状似卡通机器人造型,这类色彩丰富的内容里,隐藏了艺术家检视当代生活的失序、失重,自混乱中寻找平衡向度的试验。其中2007年完成的压克力彩画《Faberge Luvas》,艺术家在图面的中心高处,画着共济会(Freemasons)纹章,象征支配世界的神祕力量。共济会始于18世纪的英国,是一带有乌托邦性质和宗教色彩的兄弟会组织。

 

  居住洛杉几的罗德斯(Stephen G. Rhodes),创作多半结合美国历史与在地叙事,参展雕塑《特特特定物体》(Ssspecific Object),派出一条巨大蟒蛇,把美国知名极简主义艺术家贾德(Donald Judd)的「长方体」一口吞进肚子里,只见一尾有蛇头、蛇尾和蛇皮包覆的黑绿色长方体伫立展场中央,动弹不得。贾德在1965年一篇论文中提出极简主义运动之核心见解,他表示形式简单、重复的造形物会成为未来空间里的主要构合,反之,非极简的「特定物体」(Specific Object)必定逐渐被汰换。过了半世纪,罗德斯的大蛇当着现代主义的面饱餐一顿,顺便将前辈的艺术概念翻转成不需赘言的极简式幽默。

 

  同样受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启发的纽约艺术家柏尔(Tom Burr),带来作品《贱人!在电影《乙烯基》之后》(Bitch, Immediately After Vinyl)。《乙烯基》是美国普普艺术家沃荷(Andy Warhol)改编自作家柏格斯(Anthony Burgess)的小说《发条橘子》(A Clockwork Orange)拍成的电影。柏尔使用木料和金属,架起一个形式简单的桌状高台,再把一块黑色乙烯基塑胶布不规则地覆盖其上。艺术家尝试回归1960年代的量产美学,假借仿制现代主义艺术品的模拟行动,探索「极现代」(Ultra-modern)的生活真实。

 

  懒人美学与新纪元运动

  布莱德利(Joe Bradley)是近日西方各大艺术杂志与媒体的新宠儿之一,他秉持着特有的「懒人美学」(slacker aesthetic),以单色平涂色块堆叠出近似未来主义的作品,艺术家将这样的概念称做「复古未来主义风格」(Retro-futuristic style)。该词组是20世纪末一本美国小众艺术刊物的总编辑唐(Lloyd Dunn)创造的集合字,旨在回归1920到1960年代的创作意识型态,做为针对时下「赛博庞克」(Cyberpunk)文化的反动。布莱德利也顺势推翻前辈艺术家如莱茵哈特(Ad Reinhardt)的形式主义窠臼,摒弃硬边几何、色域拼叠式等较冷静理性的抽象表现,改注入似卡通般的欢欣气氛。创作灵感有时来自电视开播前的色块校准画面,有时像中世纪的城堡拱门,甚至是当前连锁企业的商标变形。正因作品内容深受消费社会影响,艺术家的色块可依需求再制、抽换或重编组合,据他所言:「就像去IKEA购买组合家具一样。」


 
  马丁(Chris Martin)用大幅拼贴油画《纪念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In memory of James Brown “Godfather of Soul”)向布朗致意,他在画布上一共绘了13个状似黑胶唱片的造形物。(注)艺术家崇尚普普艺术精神,作画历程接近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低度意识」美学实践。此幅作品耗时两年完成,两年时光里,他不断在画面上重复来回涂擦,直到色块自然形成无规律的三度空间。记者会时,马丁十分大方地邀请与会来宾上前触摸画面,实际感受一处处穿透时间维度的表层张力。他的其他创作亦被认为是接受「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的启发,一种融合哲学、神学和灵修的圣/俗合一宇宙观,主要概念是将人类对物质与科技进步的想望,转入心灵、精神层次之探求。「新纪元」企图找出平等、共源的普世价值,「和平」是此思潮的终极愿景。

 

  抽象美国的在地省思

  去年获邀参展「惠特尼双年展」(Whitney Biennial)的纽约艺术家史诺(Agathe Snow),最引人瞩目的近作是2007年把曼哈顿一处新开幕艺廊改装成观众能走入的鲸鱼腹腔——作品名称《天启已降,无需担心……只要没变更糟,就算还好》(No Need To Worry, The Apocalypse Has Already Happened......When It Couldn't Get Any Worse, It Just Got A Little Better),预言某日曼哈顿发生大洪患,潮水褪去后只剩下沙滩上一头巨大鲸尸。此回受邀至沙奇画廊的三件一组雕塑装置《五/蜘蛛网左边有十字架》(Five / Cross On The Left With Spider Web)、「四/中心十字」(Four / Center Cross)与「三/十字架挂满气球」(Three / Cross With Balloons),所有作品中采用的媒材全是路边捡拾的废弃物。史诺把这些破绳索、过期底片、派对剩余的充气球、麦当劳玩具、Converse旧球鞋、破布和填充材料等,随机綑绑成三个钉上十字架的偶状物。三件雕塑物间无特定关联,而是采游戏心情,分别反省了艺术家自身成长轨迹、对西洋艺术史的反馈,与美国公众安全等议题。

 

  抽象表现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初。该词汇的发始是因「德国表现主义」(German Expressionism)发展之故,到1946年,才被美国艺评家寇特斯(Robert Coates)借来形容美国画家高尔基(Arshile Gorky)和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等人的画作。当年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前辈们,为找寻美国的艺术脉络,费心拉出一条圈绕着美国现代主义艺术的线头;今日的美籍年轻艺术家,仍不忘本地追随先行者的路径,持续定义美国的当代文化文本。美国或许是文化全球化的推波助澜/既得利益者,但美国艺术家面对自我认同的追寻,并不尽如外界对其「文化霸权」想像般地理所当然。在霸权的皮肤底下,美国青年艺术家也正反省/实验出一齣属于他们的在地文化戏码,以最简单的符码,体现最深刻的当代美学质性。

 

注:

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于2006年的圣诞节辞世,当时此作品仍在创作过程中。

 

马丁Chris Martin|纪念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In memory of James Brown "Godfather of Soul" 油彩、画布 2005-2007

 


【编辑:大崔】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