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卡亨基纪念碑 2009-11-20 18:11:05 来源:《Hi艺术》 作者:《Hi艺术》 点击:
我还年轻,希望能"不惑"﹑能"观自在"。但这需要时间与功夫。我在搭一个构架,但我并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我必须不停地反复﹑不断地推翻和重建。我将个人精神灌入绘画,通过绘画我记载自己的过程,就像写日记。

 


 

 

 

    [导语]刘瑞昭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经过了一段矛盾和闭门内省的时光,最近在龙艺榜画廊展出了两年之内创作的不多的近十幅油画, 描绘了他所钟情的各种幽暗的场景,场景中的少年凝固在强烈或幽暗的光线下,与观者彼此凝视,充满莫名的神秘。Hi艺术记者在一个阳光刺眼的下午和他进行了短暂的对质。


    Hi:你作品里大多是幽闭或黑暗的场景,颜色沉重,神秘兮兮的,你的主题动机是什么?


    刘:人的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幽闭﹑深沉的空间。我在自己的画中把各种的念头记录了下来;只是纪录,并不刻意去表达。因为这些场景本身就涵盖了我的全部生活与思想。


    Hi:你的精神在画里面体现出来了吗?


    刘:我还年轻,希望能"不惑"﹑能"观自在"。但这需要时间与功夫。我在搭一个构架,但我并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我必须不停地反复﹑不断地推翻和重建。我将个人精神灌入绘画,通过绘画我记载自己的过程,就像写日记。


    Hi:听说你的作品大都经过超过正常遍数的反复修改,这是为什么?


    刘: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在想,现在得出的结论有两方面。首先是因为绘画上的原因。因为你想传达某种感受,就必须把这个感受具像化,把它落实到画面上。绘画这个东西,说到底不是观念,而是制作。我无意于在这里讨论“观念”与“想法”的区别,这是一个很难量化的东西。但是画面是可以用质量好坏来判断的。我很在乎这一点,这就好像诗人对辞句的苛刻;我的精神必需通过与之相匹配的绘画质量才能传达出力量。另外一个原因就比较个人化了,上面我说过,画是我的日记。你想,有个人每天写日记,但又从来不换纸,那就只能层层叠叠地写下去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