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Color Field Artist, Kenneth Noland, Dies at the Age of 85 at His Home in Maine 2010-01-06 15:33:5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点击:
金融危机让艺术品拍卖市场昔日荣光暗淡,拍品的起拍价大幅调低,流拍消息在业内广泛散布。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拍卖行,苏富比也经历着外界很难想象的痛楚。

  现在可以谈艺术和金钱了

 

  今年10月,2009年苏富比秋拍将率先在亚洲拉开帷幕。10月3日至10月8日,2300件珍稀拍品将在香港会展中心上拍,涉及洋酒、中国书画、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20世纪中国艺术、当代亚洲艺术、名贵腕表、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七大专场,总估价超过7.8亿港元。

 

  而此次秋拍将真实考验包括亚太市场在内的全球艺术品市场是否已经真正企稳了。依程寿康判断,此次秋拍总成交额应该会比春拍上升20%以上。之所以有这样的预期,其信心来自于中国内地经济的复苏,亦来自于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的看好。

 

  在西方,亿万富翁会把1/3的钱用来买地产,1/3的钱买股票,1/3的钱买收藏。而这一情况尚未在亚洲成为普遍现象。这也成为苏富比、佳士得极力“瞄准”中国、印度等亚洲市场的重要原因。如今随着内地改革开放三十年,一大批亿万富翁“茁壮成长”,而“富二代”们对艺术品的品位也有很大提高。

 

  程寿康告诉记者:“大部分大陆的买家确实是对艺术非常感兴趣的。你会看到很多艺术鉴赏的文章说大陆的买家都是投机者,但我不敢苟同。总的来说,大陆的买家是知识渊博的,对艺术充满热情。特别是在更传统的领域,比如说他们买古典画或者是买中国的瓷器、陶器,买的人是钟爱历史和钟爱文化的。”

 

  事实上,决定艺术品价格的有多重因素,例如,该件艺术品之前归谁所有,是不是由一个很著名的人收藏的?或者是很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的?但最为关键的则是富有阶层的信心,及其他们在艺术品上的“投资意识”。

 

  “我们通常不会把艺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因为艺术家觉得谈钱不好。但在过去的三四年这样的理念发生了改变,我们现在可以在公众场合探讨艺术和投资,”程寿康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法律准入、文物管理等众多限制,苏富比、佳士得的未来内地拓展之路或许并不会十分平坦,面对保利、嘉德的竞争,外来拍卖行如何弄懂中国、读懂中国就成为一门很深的学问。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