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挂架上作品 2010-05-19 10:42:27 来源:Hi 艺术 栗宪庭 点击:
从1979年开始,直到90年代,中国的现代主义运动,虽然是在向世界开放的背景中开始,但事实上是向西方100年的现代艺术史开放的。一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向世界的开放才成为一个在同时空和西方的交流,那么此前的交流,都是和西方的艺术史在对话。

  前卫艺术之其他线索

 

  这个时期还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个是出现了大量的现代抽象水墨画。一个是在江浙一带出现材料美感的作品热潮。

 

  1989年,美术馆有一个塔皮埃斯的个人展览。这个展览也给中国艺术潮流发生变化以契机,在江浙一带出现了一批艺术家就是强调纯粹性,强调材料感觉。《中国美术报》做过一期“纯化语言”的讨论,浙江美院还有人组织新学院派。大多针对85新潮时艺术中大量的政治和哲学因素,想把艺术从这个因素里清理出来,并强调学院的制作精良感觉。这是很多人所以接受塔皮埃斯材料感觉的心理环境。江浙一带出现很多这样的艺术家,如上海的张建君、徐虹,江苏的刘鸣、金锋等一批艺术家。包括余友涵、丁乙、王子卫等抽象画家的出现,都属于1987年的一种转折。

 

  1980年代中期出现一个现象,美院教师开始从写实主义入手,回溯欧洲油画的线索。伤痕艺术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回溯到巡回画派的批判现实主义,陈丹青为代表回到法国的19世纪的现实主义,到了靳尚谊和杨飞云,1980年代中期学院写实主义油画,又开始退到古典学院主义。请注意学院现在的一些画家,有的艺术家又追求文艺复兴的风格,寻找文艺复兴造型和构图的一些稳定庄严的结构感觉。这是只有中国艺术才有的一个特别线索。1987年左右出现的写实主义学院化倾向,还包括象新潮艺术那样接受西方超现实主义的语言模式但强调画面处理的现象,画面强调精致和写实技法的精湛。中国艺术家很聪明地发现超现实主义语言的“模式捷径”,把一个不同的场景中的现实人或物放到一起,让画面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何多苓1987年的作品《亡童》,画面把行走中的前后两匹马都截成不完整的半截形象,使画面显得莫名其妙。还有把飞的鸟、木杆,放在画面主要人物的头部,采用的都是传统写实主义特别忌讳的构图。陈文骥的一件作品,画一个很写实的提包,突然把背景变成一个平铺的灰颜色,现实的物象从现实的场景中被抽离出来,提包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其实从此开始,这种语言方式就成为中国学院主义的一种固定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新文人画也是这个时期成熟的。1980年代中期董欣宾的出现,影响到南京一批人,超越写实主义的造型方式,重新回到文人画强调笔墨的观念上。董欣宾的继承以及影响了他周围的一批年轻艺术家,朱新建他们这批人出来,又对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强调笔墨的趣味,但新文人画和传统文人画的最大区别,在于新文人画抛弃了文化的雅和书卷气,强调人的各种世俗感觉。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