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达芬奇”的背后:谁利用了谁? 2010-05-26 08:55:27 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
艺术家无法因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而变身为一个农民阶层的发明家,农民的创造力和爆发力与艺术家的创造力、实践力因为财力、社会地位的悬殊完全不能画上等号。从个人的角色上的认识而言,只能说艺术家被感动。

 

农民作品“直升飞机”

 

  观念

  “艺术家”是作品的认证标签?

 

  在当代艺术家看来,重要的不是创造什么方式,而是选择怎样的资源,运用怎样的策略构筑自己的艺术特色和获取世界的认同。

 

  有艺术评论人士提出质疑,蔡国强个展“农民达芬奇”是利用观念把艺术“玩”成了一种社会学、媒体学、资源组织学,借助艺术的名义和社会玩了一场游戏,正是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使其左右逢源。雕塑家向京笑称:“任何事情只要以艺术家身份演绎,都被指认为艺术。”当代艺术的概念扩大化后,“个人创造”似乎不再重要,其底线在不断地受到挑战。比如周铁海从来不自己画画,只是提出想法,请人代笔;比如艺术家张洹缔造的百余人的艺术工厂制造出的巨幅烟灰画。

 

  “伦理其实是双向的。会有被利用的嫌疑,利用现成的创造,别人的创造,没有经过添加的方式会引起外界的种种怀疑。但反过来说,如果农民处于没有被利用的状态,那么他们就是自娱自乐,在底层重复着自身的飞行的梦想,而因为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帮助是很大的,收益的部分大过于被利用的部分。道德是公众的标准,落到个人身上,标准是不一样的。”资深艺术媒体人士张翔这样分析道,“作为观众的角度来看,简单相加的展览方式近乎于文献展,而用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历史,如果这个作品做出来让人们关注到草根的诉求,也行了。”

 

  上海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肖晓兰认为,观众眼中受到瞩目的还是艺术家本人,艺术家如果始终把自己摆在高于农民的立场上,他自身还是没有办法高于这些农民的。当代艺术家利用社会资源时扮演的角色并没有对社会产生反馈的力量,他借用别人的东西进行自身的观念组装,却并没有达到观念组装的目的。艺术家无法因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而变身为一个农民阶层的发明家,农民的创造力和爆发力与艺术家的创造力、实践力因为财力、社会地位的悬殊完全不能画上等号。从个人的角色上的认识而言,只能说艺术家被感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