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艺术与设计共享——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系列讲座 2010-06-19 18:25:1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民生现代美术馆供稿 点击: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来到民生现代美术馆,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来听讲座,之前非常担心大家不会过来,但是大家来到这里我们非常的感动,在讲座之前请大家把手机调到振动或者是静音。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艺术与设计共享,为我们带来演讲的就是著名的艺术家丁乙老师。

    主持人: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来到民生现代美术馆,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来听讲座,之前非常担心大家不会过来,但是大家来到这里我们非常的感动,在讲座之前请大家把手机调到振动或者是静音。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艺术与设计共享,为我们带来演讲的就是著名的艺术家丁乙老师。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丁乙老师的作品,大家也知道丁老师曾经是设计过丝巾,他非常适合跟我们讨论艺术与设计共享这个话题,下面马上进入我们演讲的状态,来聆听丁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演讲。


    丁乙: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在周末的晚上来民生美术馆来参加我的讲座。今天的讲座,大家也看到了,艺术与设计共享,以这样的一个题目。讲座的结构,实际上我希望跟大家探讨的是,在未来的艺术和设计这样一种互相共生、互相结合的一个未来或者是一个趋势。另外一个,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可能有的是学设计,有的是学艺术,那么我觉得学艺术的如何用设计的眼光来看世界,学设计的如何用艺术的眼光来看世界,这个交互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是使我们的艺术走的更远,看的更宽阔,理解艺术的手段更加的充分。最后也会以我自己作为案例,我在艺术上面的一些历程,包括一些设计的过程或者是一些设计的案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实际上是英国的一艘游船玛丽二号,实际上现在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无处不在了,完全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说,在这个时代,设计已经进入到非常大众化的领域,在这样的领域里面,设计无处不在。其实这是一艘游船,在游船上,那么可能也会给你的宠物穿上经过设计的服装,来显示即使是你的宠物,也可以通过设计赋予一种光环。


    另外一张图片,由非常著名的法国设计家(飞利浦•斯达)的作品,很多时候我们用过的一些苍蝇拍,只是普通的用竹子编的或者是塑料压制成的一个非常简陋、功能化的设计,也是一个完全的实用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师为一个非常普通的用品苍蝇拍进行艺术的设计。我们从这样的案例上发现艺术或者是艺术设计,已经渗透的到很多细微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同学也经常在校园里面看到关于设计竞赛的海报,每个星期每一天都在发布新的竞赛广告或者是竞赛的告示、启示。另外一方面,我们有些同学去一些国外旅行,我们会感受到在西方社会,甚至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包括香港这样的地区,实际上公共化的设计已经非常成熟,有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在国内在上海,设计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好像我们的水准还参差不齐,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一些比较发达和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你会感受到公共设计已经是具有普遍性的成熟。


    现在进入到一个快速的热消费期,因为我们的父辈们,实际上在使用一件物品的时候,也许这件物品是可以用一生甚至于传给下一代,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实际上已经不是这样的现状了,我们快速的购买,快速的消费我们的设计,然后很快就弃用,包括我们的服装。很多时候,我们从祖辈衣箱里面还能发现祖辈穿了一生的衣服,比如他会告诉你这是他去出客的时候会穿,现在每一个同学的衣柜里面有大量的衣服,这些衣服都是非常季节化的,非常快速的一种现实。


    下面一张图片,我觉得艺术和设计这样一种交融的时代,我们如何来考虑用艺术的思维,用艺术家拥有非常丰富的创意想象能力、创造的能力,如何用设计师的某种方法,因为设计师的方法更趋于理性,更能用一种逻辑的思维方式层层推理,使一个产品能够达到非常完善的境地。所以我觉得,艺术思维,设计的方法两者的结合,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一个方法。


    下面一张图片,我们看到是(大卫•赫斯)的产品,在他的作品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采用设计的媒介,类似于像是橱窗这样的一种结构,玻璃的一个框架结构,然后能够展示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是展示物品,这种手法是非常设计化的手法。那么在这样的作品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把一头牛切成两半,人可以从橱窗的中间穿过,可以完全感受到牛内部的状况,看到牛内部的现象。我们来看他另外一件作品,这是他在伦敦做的药店,在这样一个艺术家做的既是作品又是商店的环境里面,我们如何看待艺术作品?我们是把它看成是一个商店,把他的作品零零星星和药有关的作品看成是商品?还是看成是一个艺术品?这实际上是可以讨论的命题。在这里面,通过这样的一个商店,它既是艺术展示,又是关于营销手法的一个推动方式,同时也是对于艺术进行某种商业包装的这样一个现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代艺术的一些现状,实际上是当代艺术更多的注重设计,在这样的一个艺术品商店里面买的是想法,买的是概念,买的是观念,从这样一个艺术展的片段、橱窗里面,实际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当代的某种生活方式。那么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对于英国政府来说是非常重视的,包括布莱尔,他们多次提出要把伦敦打造成年轻有娱乐性的或者是够酷的有创造性的一个创意城市,它的目的是在于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多的创意人才,更多的投资者,包括决策者。


    下一张图片,这个也是英国的艺术家(怀特•雷德)在当代艺术当中使用的媒介或者是很强大的公共性,在这样的一个场景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右下角黑白的图片是这个建筑的原始图片,这个建筑实际上是位于一个被拆迁的街角,是整个街区拆剩的最后一栋楼,设计师把这栋楼变成创作的母体,将楼内部虚的空间,因为它已经是要拆迁的楼,他把室内的家具都已经迁移走了,在这样的空间里面,艺术家把整个内部虚的空间,就像我们现在所在的讲座会场一样,这样虚的空间里面浇灌了水泥,把外墙拆掉,把虚的平时不被我们当成一个物质的或者当成一个建筑的核心部分,我们所使用的部分把它变成一个艺术的设施。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实际上当代艺术家在关心的一些问题。


    下一张图片,这是德国的艺术家(卡特琳娜),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和环境、空间有更多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在墙面上绘画的手法上、墙面上挂一张画或者是在空间里面放一个雕塑,更多的考虑空间和绘画之间的一些关系。他实际上一直是关注于在空间里面绘画,如何适应空间和空间达成某种互相的对话的关系,或者是对立的关系。那我们来看他做的另外一件作品,实际上是一个路边的广告牌,绘画的方式,他延伸到社会的层面,公共空间的层面,也是和设计相关的,和公众日常生活产生关联的这样一个部分。


    这张图片是(克莱儿•马丁)他讲艺术和设计两种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关系定制在一个建筑的范围里面,定制在建筑的环境里面,然后产生绘画和建筑的有效结合,我们可以看到,在粉红色的墙面上,绿色的抽屉和这样的一个立方体的图形和它的窗户和建筑本身的门窗产生了有效的关联。


    下一张,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使用复制的手段,只是变换了某种材质,这件作品是(艾薇)用大理石复制门窗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门窗本身是属于设计师设计的部分,那么艺术家经过他的复制变成某种艺术作品,所以两者之间是有一种交互性或者是关联性和互动的关系。


    这张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公共的座椅,现在越来越关注艺术性的表达,而不仅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由传统意义上公园里面的绿色常椅能坐三个人,它可能跟环境、空间、所要表达所表述的语言有更充分的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品在一个大楼的大堂空间里面,设计和艺术完全交融,又是一个和建筑相关的整体一体化设计出来的概念和潮流。


    这张图片是(赫德麦龙)事务所为街边商店做的设计,在这样一个建筑设计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的建筑师,越来越多考虑用艺术的手法吸引人们,不仅仅是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建筑的设计。在这样的建筑设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它没有一个传统建筑的外露的结构关系或者是砖墙的平面,完全是网络状的形式来控制整个空间结构,同时用透明的玻璃来装饰,本身这个建筑师就是想把它设计成一个具有某种钻石意义的建筑,好像是有很多的切片组成的。


    下面这张图片,这样的一个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实际上是一个韩国的设计团队,为纽约的一个博物馆设计的一个改建的概念,在这个概念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未来美术馆设计的方向或者是趋势,虽然这个建筑本身是非常概念化的,我们知道,这个博物馆是一个螺旋形的博物馆,走在走道上不知不觉参观所有的馆藏,在的改建概念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馆的功能在发生变化。


    下面一张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美术馆除了展示自己的作品之外,它可能延伸了更多的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说娱乐的功能,交流的功能,互动的功能,参与的功能,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一种新的和艺术相关的一些关系。另外就是娱乐性,一般来说美术馆有两种功能,一种是非常传统的像是珠宝箱,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类似传统的博物馆,它跟所有的银行、公司一样,早上9点钟开门,晚上5点钟关门。那么新的美术馆的概念,实际上延伸了,东京美术馆,它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作为美术馆的主体群体,它把美馆开馆闭馆的时间进行了延长,可以延长到午后。所以美术馆的概念在微妙的变化,它变成了某种俱乐部,变成了跟夜店有某种关联的方式。甚至它变得可以更多的伸缩性的,美术馆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可以是移动的,可以是随意改变的这样一种状态,让观众更多的介入到美术馆的场所里面。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是西班牙(比尔堡)的博物馆,实际上当时它是一个老工业城市,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比尔堡)的市政府在20年前做出一个非常果断的决策,请了著名的非常有表现力的建筑师(弗兰克)对博物馆进行设计,由于这样的一个设计,我们可以看到,20年前的设计变成某种城市的景观,变成某种城市的标志,所以自从这个城市有了这个博物馆以后,包括它的旅游相对拉动的措施,使得这个城市变成新型的旅游城市。


    在这样的前提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后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伦敦的有点像是烟囱一样的,那是伦敦的(泰特)美术馆,现在正在修建新馆,老馆是一个工厂改建的,就是设计北京奥运鸟巢的设计师。原来工厂改建的建筑做的非常成功,现在在它的边上又样新建一座美术馆的建筑,在这个时代,美术馆这样的一种概念,在整个世界范围里面变成一种新的潮流,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美术馆变成某种吸引更多游客的场所,这个吸引力是通过一个作品来表现的,以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美术馆,比如说一栋以前老楼或者是皇宫进行美术馆的内部改建,它很难产生某种建筑本身的兴奋点,或者是建筑本身作为作品的一个部分,或者是非常时尚的设计来吸引更多观众和群体。


    下张图片。这是纽约(新摩卡),这个建筑师是一个日本人,我们看到很多知名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是用新型的设计或者是非常有特点的设计来进行美术馆概念的延伸、延续。


    这是荷兰的一个设计小组,在这个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是双重性的公共艺术概念,它既是一个小卖部,是可以在城市里面移动,又是一个雕塑的概念。另外一个局部的照片,从这样一个局部来看,设计本身更像是一件艺术家,更像是一个身体的内脏或者是昆虫的部分。从这样一些设计的方向来看,艺术和设计之间所谓学科的概念不断面临挑战被打破。


    下一张图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有一个案例是服装设计,这个服装设计更多是使用者参与来达成设计的完成。下张图片,在这个服装设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缝了很多的小口袋,可以把颜色笔插进去,让彩色墨水渗透到服装里面,使得这个服装产生一种新的色彩概念,这些服装也是完全可以自己控制、配置的。所以设计和使用者之间的公共参与性,实际深变得越来越普遍。实际上有一个美国的学者(普弗勒)他在他的书里面说,新的时代英雄,不再是以前的蓝领,也不是资本家而是可以把现实和理想相融合的创意者。未来真正的英雄是具有创意的或者是具有创意精神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这是一个时代的需求。


    实际上我们知道,整个设计业不像绘画历史这么的悠久,整个设计实际上所谓有设计师这样的概念,实际上是跟英国的工业革命是有关系的,当时也是因为世博会,英国造了水晶宫,那么整个设计的历史,或者是有设计师的这样一个历史,因为设计的概念不是独立的,而是有设计的概念存在,所谓的艺术原来都是工匠等这样的称谓,往往谈论是技艺、技能或者是哪个最好的作坊。经过150年的发展,当然也有非常多遗憾的地方,包括欧美很多的艺术学科、设计学科,设计学科实际上中国和欧美都是差不多的,我们在座的同学以后拿的学识文凭仅仅是文学学识并不是设计学识,欧美也是,欧美是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这样的证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的发展前景或者是要被改变的可能性是非常巨大的,同时这个时代又是如此的需要好的有创意的设计师。


    下面一张图片,我们在这张图片里面也可以感受到设计师使用艺术的某种装置的语言来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因为我觉得现在的设计,实际上它不再像是当时比如(鲍和斯),这是和早期的发展主义相关联的,由于资源、物质人们对认知度的局限,使得设计最科学的方法是从功能来着手的,从功能进行设计的一个主要认知的方向。现在实际上从整个世界范围里面,对于设计的某种需求,实际上导致了我们可以对设计进行更宽泛的设计理解。


    在这样一个设计作品里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和装置艺术进行某种结合,这是艺术和设计之间,在今天走的更加近了,设计也不仅仅是只表达一个单项的概念,有更多的复合性。


    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和时尚行业现在的联系也是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一个时尚发布会上,我们看到整个环境被艺术化进行改建和设计。它是通过在现实空间里面,用布进行重新的配置和改建,那么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从设计业最大的需求方来说,是一个品牌的媒介,设计的媒介,任何的时代都没有今天这样时尚和艺术有这么紧密的联合,我们也知道,很多的优秀品牌,非常厉害的名牌,和艺术家进行合作,包括在很多前年,(弗兰克)和伍德进行酒瓶的包装合作,包括近期(扎哈迪)和迪奥这样的品牌进行移动美术馆建筑的合作。为什么品牌对于艺术如此的青睐呢?因为我们知道,艺术家的创作是非常个体化的,它可以有非常另类的尝试,非常具有探索性或者是拥有某种前卫的思维方式,这些东西正是因为今天时尚社会所需求的,因为我们希望不断看到品牌有新的产品推出有新的设计推出,有很多人在期待这些推出,所以这些品牌需要源源不断充实自己的灵感,充实自己新的灵感和元素进去。此外,为什么LV的包卖2万,比如温州盗版的只需要800元,都同样的材质理由在哪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品牌来说,它通过和艺术家的合作,它可以说我是在卖艺术品,艺术品是没有价值的,卖2万还是便宜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品牌和艺术和设计之间的联合,我觉得在未来,在更加注重创意的时代里面,它会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去年(刘任斯)美术馆做了迪奥的展览,当代美术馆和宝马也做了一个合作品牌与艺术之间的展览。实际上最近在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的门口,有一个大型的灯光装置是北京的(李光光)做,刘建华也为迪奥用瓷器做了橱窗,最近(薛松)也和一个品牌进行了合作,所以艺术和品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普遍。


    在这张PPT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的目标,设计的目标,实际上它有很多的重叠,有很多的共性,这是我归纳的,我觉得艺术目标,设计的目标都是注重下面这些基本的原则,审美,价值观它对艺术、设计都有一个价值判断,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现,你形成什么样的艺术品,你购买什么样的艺术,它都是你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述。同样,文化意义、阶层区别、欲望达成,这些都是你对于一个价值的判断,对于艺术品来说,都是表述某种质量的追求,所以对于质量的追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娱乐功能,包括新的生产力,但是这两者都同样属于公共资源,哪怕是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所以现在在西方也有很多的所谓设计画廊、设计博物馆,实际上有很多的东西,它是属于公共资源这部分,同时它也是一种收藏品也是某种代理,同样它也是消费品,这两者之间很多的实验、追求、目标,都是试图改变传统的思维,市改变这个世界的现实,它是具有某种探索性的、实验性的一种实践。


    我们说了大概的艺术和设计这样一种现实或者是趋势的前提下,我们回到比较现实的一个题目,实际上是关于我自己的一些艺术案例。这是我最早的作品,为什么标题是理性分析与边缘性,是和这个画的刚刚开始所产生的一种希望或者是一种针对性有关系的。因为当时88年画画这个画的时候我是在学习国画,当时我是学习了包装设计,也在玩具厂里面做了三年,在学习的课余时间,我学了西方的油画,主要是学巴黎画派,这样一个作品的背景,实际上是三种专业的一种交汇。80年代抽象艺术在中国已经出现,最有名的艺术家是吴冠中,然后是(刘迅)这样的老艺术家,当时的抽象艺术对我来说,因为我通过学习西方当代艺术史我感觉到抽象艺术绘画是另外一种形态,而不是一种意向或者是来自于一种再现或者是象征意味的艺术。所以当时这样的作品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想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对我来说是一种宣言,所以我当然的宣言是说,我要从头开始,回到艺术的原点,所以第一张画的是红黄蓝三原色,让我的艺术不具有再现性、意向,也没有笔触,弱化的感觉,当时我提出要让绘画不像绘画,那像是什么呢?我是跟设计结合,跟设计的花样纹布结合。当时我觉得中国的绘画有百年的历史,对我来说,我是要寻找一种边缘的学科,把艺术和其他东西进行结合。


    在这样的一个表面上,在这样一个区间里面是分三段式,中间更深,两边相对对称的一个图形,当时为什么这样画?当时对我影响最深是美国的(佛兰珂),我希望表达有一种冷技巧,让它更符合早期的上海所谓工业化的城市,比较冷漠的不像今天这么时尚的一个城市。在这样的作品里面,当时我画出来以后,我的很多同学、老师都看不懂,都觉得我走上了绝路,我当时认为大家看不懂就是超越了社会的层面。当时我是租房子住在虹桥开发区,当时我租了一个农民的房子画画,画好之总要拍照,周围的邻居总以为我是画布厂的设计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