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骁纯:革新大家周韶华 2010-06-29 14:05:1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周韶华是中国水墨画坛的革新大家,是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之一……

周韶华是中国水墨画坛的革新大家,是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之一,与这一领域的其他开拓者和先行者[i] 相比,他在和中又有所不同,他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艺术创作确立了自己在画坛的独立地位。

 

崇尚大美

 

雄伟壮阔的美学风格是新中国山水画主流风格,从根本上说,这是中国世纪性崛起的伟大变革在文化精神上的反映。周韶华12岁成为小八路参加抗日,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荣立一等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都献出了他的全部热血,这种生命状态加上他的豪放秉性,使他对壮美山水有着强烈的共鸣。他从上世纪60年代介入山水画,80年代初迎来第一个创作高峰,直至今日,始终以担当时代精神和理想主义为己任。他的这种追求,在艺术空前多元的今天屡遭质疑,但他却一直坚持,从未动摇。恰恰因为多元,他的坚持反而成了一种特立独行。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时期代表性水墨画家,是因为他在新的时代对以往的主流山水画在传承中又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这突出表现在他对现代性和现代转型的明确追求,为此他淡化了写实性强化了写意性,淡化了具象性强化了抽象性,淡化了叙事性强化了象征性,淡化了政治性强化了文化性。他不仅将大山大水视为江山社稷的象征,而且将其视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语)的载体;不仅礼赞山水的雄伟壮阔,而且以有力的结构、明快的色彩和大写意的笔法抒发胸中的浩然之气;不仅担当大时代精神,而且担当中华文化精神和大宇宙精神。对于这种正面弘扬超大灵魂,充满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美学追求,周韶华称之为“大美”。

 

对“大美”的独特崇尚使周韶华独辟出了自己的艺术蹊径。

 

迷恋新局

 

 

周韶华有个著名的“三大战役”之论,他说:“我想以三大战役来了此一生”,“第一个是黄河,第二个是长江”,“再以后就是大海,因为我是大海的儿子”。[ii] 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述方式,与他的军人阅历和特殊气质不无关系。

 

三十年来,他的确是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实践的。他与那种“十上黄山”、“九上太行”之类的选择不同,他更着眼于广、“全方位”、大吞吐量。回顾他走过的路,他的行为规划的大意可以这样解释:他把广纳博收与作品产出、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以文化考察的方式读活书)、一手伸向生活与一手伸向传统(石鲁语),以及个人的艺术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都统一在文化长征之中,统一在他精心选定的“生活现场亦即艺术现场”[iii] 之中。

 

 

这种大场域的跋山涉水和长时间的精神奔走虽然极为艰苦,却极大地充实了大美的文化精神内涵,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周韶华对新感新知、新惊新叹、新景新境、新格新体、新思新悟、新梦新幻等等的渴望和迷恋。他不断追逐着新的创作灵感,大量产出着新的画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