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借山馆图 纸本水墨 立轴 68*26 cm
尽管与其花鸟画作同为中国近现代艺术的翘楚,白石山水却别具一种改革传统的艺术史意义。其笔下山水虽然可以看到前朝大家的影子,但却已与之拉开相当距离而自成面目。此幅早期所作《借山馆图》即如此,尽管画里人们可以读出八大山人的冷逸荒率和石涛的恣肆洒脱,比如尖冷的柏树和屋后起伏的群山,但其风格和意境却又是纯粹白石式的,令人一望便知;而掩映于树下而门窗紧闭的屋宇,以及山后之馒头山,更直接肇开他日后该一题材山水作品的经典图式。
此幅中,白石又以其农民式的旷达和幽默将其独特风格发挥至极。其自题诗云:“人生有味是清闲,难得当年粥饱餐。经过宦游阳羡者,羡侬屋后两层山。”与他常作的不倒翁之类作品题诗大致同一意趣,语似对自己未有“宦游”之事颇为自嘲,其实却是对饱经“宦游”之累的人的善意的嘲笑,读来颇为忍俊不禁。
齐白石 多寿 纸本设色 立轴 115*34 cm
齐白石寿桃题材多出自吴昌硕,已成学界公认;不过,尽管在单纯的技法、敷色上,两人笔下的该一题材作品多有相类,但齐白石所作在构图上似更胜一筹,此幅《多寿》即是其例。四枚桃实的位置安排颇具匠心却又浑然天成,而其向背阴阳皆以颜色的变化来确切表现,极臻疏与密、藏与露之妙。而敷染桃实的洋红,则是直接画上去的,因此有笔意笔痕,有骨有肉,有轻重和浓淡的变化。
密布桃实之间的桃枝桃叶的勾勒描摹也可见白石腕底波澜。桃枝桃叶不经意间组成一个S形,而桃叶则更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形态各异,或上卷、或下舒、或左扬、或右伸,变化极为巧妙,充分描绘其迎风摇动之意,同时造成自然掩映;此外,桃叶是勾画的,笔线本身的力度、变化和生意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化解了硕大桃实易于产生的呆板感,使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编辑: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