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正当时 90%动漫公司亏损 2010-08-25 19:23:3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颜维琦、李慧 点击:
文化产业是转型中的产业,自身同样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其能否持续发展,承担起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结构调整是否有效,发展方式转型是否到位。

席卷大江南北的《喜洋洋与灰太狼》,无疑是近几年国产动画中一颗闪亮的明星。电视剧、电影的热播,各种衍生产品迅速铺开,让剧中可爱的形象深入人心,也带来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初步估算,这部动画的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

并非每部动画都能这般幸运。目前我国动漫产业有近万家公司,90%处在亏损边缘。小而散,有产量没效益,产业链不健全、发展模式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动漫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文化产业是转型中的产业,自身同样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增长空间。”今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也直指文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中国文化产业能否持续发展,承担起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结构调整是否有效,发展方式转型是否到位。

科学布局,摈弃“硬件思维”

日前,某城市提出建几十平方公里的影视城。事实上,这个城市所在的区域,无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资源,建设影视基地都缺乏优势。一些城市大建特建图书城,事实上,近年来纸质图书的销售形势非常严峻;不少地区扎堆建设文化产业园,但缺少文化味,实为从事房地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但一提到文化,不少地方首先想到的往往还是建基地、搞园区。先把地圈上,楼盖起来,筑好巢后再引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陈少峰看来,不少地区、政府和企业依然在用传统制造业的模式经营文化产业,比如,发展会展首先想到的是建会展中心,而不是考虑怎么办会展;“硬件思维”根深蒂固,是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转变。

“增长主义”、“GDP挂帅”、“攀比跟风”、“只关注经济产出不关注效益”……这些困扰经济领域多年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依然存在,甚至更加严重。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明对此表示认同。“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原有的文化生产单位初步成为市场的主体。但同时,文化领域出现了经济领域常见的投资饥渴症。不光直辖市、省会城市,这一轮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的建设热潮甚至发展到二三线城市,造成文化产业区域结构布局的不合理,很多地方项目雷同,资源浪费。”他表示。

“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但如果一味铺摊子、上项目,在产业选择上存在战略性缺陷,再怎么投入也很难做好。”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要注重布局,要充分考察当地资源条件,和本地其他产业紧密结合,增加产业关联度,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陈少峰认为,成都正在打造的“东区音乐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创作到体验到知识产权交易等关联产业都涵盖在内,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也落户在那里。“这是考虑到成都本地的音乐特色、居民音乐消费基础较好,以及成都打造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才最终明确的。”陈少峰分析。

张晓明表示,应该通过统一的市场环境配置文化市场资源,形成新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门类结构。他认为,布局的调整,将产生重大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