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陈家刚个展 2010-08-25 19:23:3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颜维琦、李慧 点击:
文化产业是转型中的产业,自身同样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任务,必须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其能否持续发展,承担起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结构调整是否有效,发展方式转型是否到位。

集约经营,激发市场活力

 

就在上周,新华网A股上市计划已获中宣部批准。据了解,人民网上市也正在审批过程中,包括央视网在内的两家网站也正在加紧制定上市方案,此外,千龙网等6家新闻网站正在审批排队过程中。届时,将有十家新闻网站登陆A股市场,这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进程中颇具意味的一步。

 

近年来,我国文化企业争相上市,政策支持也在提速———今年4月,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鼓励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

 

资本的力量正在改写产业版图:以新闻出版业为例,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超过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在今年出炉的文化企业30强名单,出版企业占据11席之多。借助资本力量,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文化产业正在逐步做强做大。

 

“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依赖性大,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政府的管理方式和企业的增长方式都亟待转型。”张晓明说。

 

将文化企业的“小舢板”打造成“航母”,实现规模化与集约化、专业化的有机统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主题。专家建议,应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转企改制和联合重组相结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竞争中激发活力,才能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张晓明判断,“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将越来越好。只要有意识地搭上消费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城市化以及出口结构升级这“五驾马车”,就能吸取发展的能量,集聚发展的动力,获得发展的高速度。“可以预计,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助推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将会发生重大转变,走上依靠内生动力发展的新路。”张晓明对此充满信心。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