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与恨的制造:赝品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2010-09-08 14:35: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曹鸿晖 点击:
美国记者、专栏作家乔纳森-洛佩兹出版《制造维米尔的人》一书,还原真相,重申质疑:为何公正抛于荒野,而骗子走向高台。在这一荒诞的历史剧里,藏家失语,大师受辱,艺术蒙羞。无数个体懵懂地成了帮凶。

米格伦向专家组展示赝品制造的过程

 

维米尔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专家花了10年时间才确定这幅画并非赝品,确有“大师风范”。

 

《门徒们在马忤斯》(The Disciples at Emmaus)。米格伦最著名的伪作之一。

 

1947年的荷兰,一份报纸进行了一次面向全国的调查:在我们的国家,你最喜欢谁?二战的阴霾刚刚飘散两年,这个国度显然不能忘记曾经遭受的屈辱。最后的选择在情理之中:代表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新任首相位列第一,代表国家过去和传统的王子殿下排在第三。然而在这二者之间,历史玩笑般地插入了一个人物:汉-凡-米格伦(Han van Meegeren)。

 

通俗点说,这其实是个骗子。靠着仿制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骗取盛名。后世给他的称呼是:赝品大师。甚至在被票选成“第二受欢迎者”时,他还吃着官司,审判恰在几天之后。罪名是:通敌叛国。

 

六十年过去,美国记者、专栏作家乔纳森-洛佩兹(Jonathan Lopez)出版《制造维米尔的人》(The man who made Vermeers)一书,还原真相,重申质疑:为何公正抛于荒野,而骗子走向高台。在这一荒诞的历史剧里,藏家失语,大师受辱,艺术蒙羞。无数个体懵懂地成了帮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