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价格整体走势 2010-10-15 11:46:22 来源:《重庆晨报》 点击:
川美的所在地,重庆黄桷坪是画廊老板、藏家频繁出现的地方,他们无一例外地到黄桷坪搜集年轻艺术家作品,其态势以“地毯式搜索”来形容都不为过。

70岁的四川美术学院,拥有的当然不仅仅是感染一个人的力量。

 

上世纪60年代初,以郭其详、叶毓山为代表的一批重庆年轻艺术家,就已经在雕塑界里崭露头角。1964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作品展》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展,87件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震惊中国美术界。《人民日报》也发表了《向四川雕塑学习》的评论文章。

 

第二年,四川美术学院历时4个月创作了《收租院》,完成了114件人物雕塑,成为了中国雕塑史的一座里程碑。1965年国庆节,《收租院》预展3天,观众就有两万多人。

 

德国独立艺术策展人哈拉德·塞曼称,《收租院》是世界上最前卫、最现代的作品,他的好友莱勒·卡尔哈尔德是德国卡塞尔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两人狂迷《收租院》,莱勒甚至研究了20年。

 

烈士墓纪念碑群雕

30年后又赢全国大奖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城市雕塑开始摆脱政治说教的单一样式,展现出了更多的可能。

 

由川美叶毓山教授创作的毛主席纪念堂的《毛泽东坐像》雕塑,他主持创作的松潘《红军长征纪念碑》组雕、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碑群雕等,确立了四川美术学院雕塑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

 

当时,毛主席纪念堂中的毛主席雕像设计稿有100多件,在几十件坐像稿中,叶毓山先生设计的作品从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叶的初稿设计是:毛主席坐在沙发上,左腿跷在右腿上,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一种亲切、慈祥、游洒、自然的神态。中央领导在看过小样后表示,这件坐姿的方案“好就好在表现了毛主席的常态。”

 

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碑群雕,人物形象与山石的造型融为一体,因势象形,虚实相生,大气磅礴,感染力极强。2010年,在创作30年后,再次赢得了“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的殊荣。

 

从罗中立到张晓刚

这里频出著名画家

 

当代艺术界对四川美术学院的印象是:这个地方频频冒出著名画家。

 

谁都无法忘却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1980年,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副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从罗中立的《父亲》,到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再到周春芽的西藏系列、张晓刚的《大家庭》等,这些艺术特色鲜明的作品,让四川美术学院的画家群体,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焦点。

 

有人说,中国艺术界领头的旗帜人物大都出身于四川美术学院,而众多的川美艺术家又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正因为有了这群川美艺术家,让中国当代艺术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免费开办艺术交流平台

“喜欢为艺术劳累的感觉”

 

川美70年

 

1938年,李有行、沈福文、雷圭元、庞薰琴等热血青年,在成都创办了“中华工艺社”,表达振兴中华之意。

 

由李有行任校长的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1940年成立。当时成都还有另一所南虹艺术专科学校,也是人才集聚的地方,王朝闻、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史岩、叶正昌、程丽娜等都曾先后在那里执教、讲学。后来,两所学校合并,并改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随着解放大军挺进西南,一批艺术战士随军从西安南下,他们是由贺龙担任校长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的一部分,抵达重庆,创建西南人民艺术学院。

 

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的绘画科、应用艺术科和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的美术系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两校的合并。不仅人才荟萃,也是专家与战士的结合,西方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与革命思想的融合。1959年正式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校名为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

 

2004年,川美启动了新校区建设计划,到今年已经整体建成,计划容纳7000名学生。今年,四川美术学院将教学主体逐渐转移到大学城虎溪新校区。在大学城的学校中,川美生态化校园别具一格,这里开放的空间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70岁,新川美从虎溪再度出发。

 

“在川美学习期间,充满了快乐回忆”

 

著名画家周春芽、张晓刚、何多苓的艺术道路,都从四川美院开始;他们将来参加校庆.川美是个出画家的地方,从这里毕业的周春芽、张晓刚、何多苓,都是当今画坛响当当的人物。谈起母校,他们都很感慨,这里是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扬帆起航的地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