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推手报告之四:看似繁荣的时代 2012-08-23 10:16:26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点击:
将80后艺术家的群体打包方式推向大众,从艺术家本人到一级、二级市场,从业者似乎都兴奋不已,艺术产业链里的各个角色都开始疯狂抢滩80后艺术家资源。

 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

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

 

将80后艺术家的群体打包方式推向大众,从艺术家本人到一级、二级市场,从业者似乎都兴奋不已,艺术产业链里的各个角色都开始疯狂抢滩80后艺术家资源。在这种看似热闹的背后,都是资本的力量在推动着,而当资本逐渐占有了市场话语权之后,看似生机勃勃的青年艺术市场暗含的则是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近日,艺术媒体人吴鸿的一篇《被透支的“未来”》在网络上引起资本作为“无形的手”对青年艺术家影响的讨论风波,他在文中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在这种‘金融化’和‘主流化’的导向下,除了无情、无耻地透支着我们的未来之外,我不知道这样的活动究竟能给青年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系统,又能给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指出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资本与艺术理想间的较量

  

“艺术家怎样面对市场和资本是今天面临着最大的难题,其次才是面对国际化语境的问题。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做了7年以后,越来越感觉现在离我们早期的梦想越来越远,这是一个现实。”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总策划俞可谈到青年艺术家的现状时倍感无奈,坦克库对青年艺术家的支持完全不涉及商业和市场,与目前北京的各种青年艺术家推广展览和机构相比,从理论上应该能够成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成长之地,但资本化时代的大背景却也让这个本应纯粹的地方变得困境重重。

  

俞可最初接手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时大约在2005年,罗中立院长的一句话让他记忆深刻:“黄桷坪(川美所在地)这个地方非常小,发生什么样的文化事件和艺术事件自己消化不重要,重要的是扩散,扩散以后对川美、对重庆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于是,俞可带领自己的团队从“扩散”的角度去寻找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定位在了青年艺术家,原因在于“四川美术学院在80年代时所发生事件与当时全国的文化之间产生了一些关系,构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艺术家的辉煌。”所以俞可试图想通过坦克库重提过去对文化对艺术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和努力,建立了包括支持青年艺术家、文化交流与平台、展示三个板块的方向。

  

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支持主要以工作室的支持为主,由于坦克库的运营资金支持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全部出资,涉及不到资本介入、商业企业参与等现实问题,所以坦克库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支持是带着理想化色彩的,“80年代初期,罗中立、程丛林、高小华、何多苓这一批艺术家是黄桷坪的青年艺术家,那时他们的交流和对艺术的探讨是很纯粹的。所以我们的理想是,21世纪的年轻人比那时的年轻人获得了更多的资讯,有了更好的条件,他们可以更多的去思考艺术和文化的问题。”

  

但让俞可失望的是,几年下来,却感觉到非常遗憾:“但这种遗憾也不能完全怪年轻的艺术家,首先是由于学校扩招造成的学生对艺术教育意义上的缺失。另外一点,从2006年以后资本的介入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进入到新的战斗领域,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就发生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变化,金钱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所以这个时候,还在理想化的面对艺术的问题时,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俞可是从80年代陪着罗中立、张晓刚一代人一路走来,对于当下艺术家的状态和问题他看的很清楚:“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他们的存在方式和过去也不一样,今天的青年艺术家知之甚少,更多的是从一个图像到另外一个图像的转换和对二手图像的利用,并非是二手图像的利用不对,但主要是以找到一种接近成功的目标去实现它。”这或许也是如今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并没有让人感觉深刻的原因。

  

市场化所带给青年艺术家的并非仅仅是对于艺术上的理解,在生活、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追求已经没有那么纯粹:“目前的青年艺术家对于批评家、策展人、学校、老师、画廊的判断都是想能否给我带来一种利益。例如坦克库来了一位画商,艺术家非常感兴趣,像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很激动;来了一个策展人,他们的态度也还可以;但是让他们自己去组织谈一下艺术,谈一下文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性,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都无法完成这个愿望。”

  

各种青年艺术家对于市场的热衷也碰见了一个看似繁荣的时代,越来越多关于青年艺术推广的展览出现以后,市场成为他们的共同趋向,于是俞可在无奈之后只能选择回避,不再做青年艺术家的展览。而对于今天的如此之多青年艺术家展览,俞可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点,他们仍然还是对艺术存在一种幻想,或者是存在一种理想,这种理想是对的,关键的问题在于你在想办法实现这个理想过程中究竟给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信息,你怎么样年轻艺术家参与到你的理想化的行为当中来,而不是让年轻的艺术家产生一种误读,今天做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很容易让双方都产生了误读。第二我想市场的格局基本上已经形成,对于年轻的艺术家来说,他仍然还是给那么做资本梦的人带来可乘之机,很多人想借助于对年轻艺术家的认识或者说推广来把握对未来的一种资本的载体的东西,当年罗中立或者是张晓刚那种市场情景,这个有点儿想得太简单了,我想如果你在今天不建构一种文化和艺术上的诚信,今后的艺术会面临一种问题。”

 

面对市场,保持清醒的头脑

  

资本的介入和市场的发展,本应对艺术是一种推动,而在近几年来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中,资本作为支持艺术的一种形式逐渐开始控制艺术的发展,策展人冯博一谈到资本对于艺术家的影响时说:“我一直觉得资本和钱是一个很中性的,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还是艺术家,比如说艺术家通过他的创造,对这个社会作出贡献,社会给他不同程度的、不同方式的回报,包括名和利。但是假设一个艺术家就是为了挣钱,哪种风格好卖就画什么,停止了自由创作和独立性,我觉得这个金钱就会带来一种所谓的负面的影响。”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