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皎个展今日开幕,比较特别 2010-11-24 10:11:00 来源:TIMEOUT北京 作者:王晴 点击:
新展中,高瑀又从他著名的熊猫GG形象中剥离出了两个新的形象,“这是我从2006年就开始设计的一个类似于文字游戏的方案, 如果把panda(熊猫)分开,它就可以被写成 Peter Pan和Dada。 从这两个词组中不难看出, 它们都是反正统世界,反成人秩序的代名词。而这,也正是我想

“扔雪球”,确保掷地有声

 

不可否认,星空间对其合作的数位艺术界“小星星”的多年打造的确是不遗余力。高瑀因为“赶上了那个年代”,成为了最幸运的一个。当初形容自己为一只可以被看好的潜力股的高瑀,现在的目标是做“中国茅台”一样的指标股,“茅台就像中国的可口可乐,股价虽高瑀却可以长期持有,”高瑀半开玩笑地说。2004年,组画《长在红旗下》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以近20万港币的价格成交,从此,它的作者日渐成为亚洲艺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童星”,这之后他和他的熊猫GG被不断开发,直到今年和著名洋酒品牌Absolut的过千万合作,高瑀彻底闯了出来,在这个泡沫四溅的时代,扔出了一个拥有巨大利益的“雪球”,供经济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们研究、声讨。商业也好,艺术也好,弥散在这两者之间关于“跨界”的讨伐太多,把它说成“合作”,也许更低调,也更契合,品牌有眼光,艺术家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如果不专业,就先逗乐儿

 

三十而立。作为一名年轻艺术家,高瑀的故事已经被太多人传播和艳羡。作为故事的主角,高瑀一直秉承着“把时代交给你的事儿干好”这一职业操守,“我是歪打误撞过来的,心态上也一直比较平和,人生就是这样,红和不红你都控制不了,你努力了半天,最后发现其实作为一个个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觉得,只要把这个时代、社会,甚至咱们说这个‘游戏’对你的要求完成,你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过,高瑀的商业价值让他的名字成为了一种“声音”,他也希望利用这个“便利”去做点事情,“艺术家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还是小众的一群人,有时候他们的话语权还不如一个三四流的主流小明星,不过他们的娱乐价值观导向对公众的正面、先进的影响非常有限,所以艺术家有必要走到台前来,分割公众眼球,发出有益的社会声音。”

 

这是高瑀为他正在策划的一档网络谈话节目做的铺垫。他不怕别人说他不专业,因为他还有艺术家的名头,他也不想成为主流趣味,因为他觉得那就会像“宋祖英上春晚”……

 

十句话太多,一句话让你开花结果,高瑀不是一般的幸运。

 

“当一陈绮贞就成了。”

 

 
 

 

 


【编辑:李云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