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升腾》这幅作品中,邹明设计了四块不同形状的大型青花瓷片镶嵌在一片红色的钧窑瓷板中
公共艺术要对公众负责
记者: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公共艺术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既要保证作品独特的艺术性,又要兼顾大众的审美观,还要满足工程甲方的要求,作为一位独立艺术家,您如何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邹明: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公众性,作为一个艺术家,从事公共艺术创作,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同样要对艺术负责。大众的审美观,甲方的要求,常常是对公共艺术创作的束缚,艺术作品的个性能得以存活,要适应社会,也要引领社会,这其中需要的是沟通和表达。
创作是一个激情迸发的过程,有多种体验的过程,而作为公共艺术创作不仅要让自己从中得到快感,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大众,能够引起社会共鸣,这就需要多方面的了解知识,尤其是设计对象的背景知识。我在北京地铁大兴线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深有感悟,在进入动笔创作之前,对大兴的文化特色,从各方面进行了解,包括与政府主管部门和室内设计单位的沟通,渐行渐进,逐步建构整体的概念,表现大兴的文化特色,选择怎样的文化元素,怎样的艺术形式,又能适应地铁站厅的空间设计特点,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多次磨合……直至最后完成作品上墙安装后,考虑到一些公众的观感与联想因素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我们的创作过程中,这三点一直是要面对和思考的,也是公共艺术不同于单纯的绘画创作之区别所在。
用不同形式实现最佳效果
记者:作为一个深圳的艺术家,可以在艺术家云集的北京创作地铁里的永久性艺术品,的确非常难得。对于您个人来说,这次创作是否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邹明:能够参与北京地铁的公共艺术创作,并能在一条线三个站厅实现三件作品,对我来说来之不易。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这其中的甘苦,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都被兴奋取代了。在北京地铁实现自己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一年多以前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梦,太难了,京城太多艺术家,而地铁线的空间又是那么宝贵……得到参与北京地铁大兴线创作的机会,是一种机缘,德高望重的盛杨先生是我们这个创作团队的艺术总监,几位先生都是业内的成功人士,我能参加其中,除了荣幸之外,还有一种压力,各种原因促使我必须加倍努力,所以进入创作状态直到完成的过程中,我先后做了十余个方案,中选的三个方案也是反复推敲而成。
难得的机会也让我去思考要用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去实现作品的最佳效果,三件作品我选择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从形式到材质上与我以前的创作都有了一些突破,重要的是创意,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始终想要融合京城的文化元素,尤其是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转换为现代设计,在我创作的两件作品《希望升腾》和《欢天喜地》中都有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富有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段,另一件作品《五彩生活》,我尝试运用了铂晶新材料,这是一个奇幻色彩效果质感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我的设计效果。
作为一个生活工作在深圳20年的艺术家,能够在北京实现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愿望,我内心除了兴奋、愉悦之外,还有一种感慨和期待。
【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