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家吕胜中:一晃十年 2010-12-10 15:59:37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 点击:
拥有悠久历史的剪纸艺术,是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符号。前波画廊于十年前首次将中国剪纸艺术家吕胜中的作品介绍给美国收藏家,举办了展览《初次见面》。

 

拥有悠久历史的剪纸艺术,是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符号。前波画廊于十年前首次将中国剪纸艺术家吕胜中的作品介绍给美国收藏家,举办了展览《初次见面》。十年之后2010年11月11日,吕胜中将再次在曼哈顿前波画廊展出新的剪纸作品,主题是“一晃十年”。1988年,吕胜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中表明了自己对于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长期而深度的探索,而剪纸也从此成为他创作平面及立体作品的灵感源泉。

 

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的吕胜中自孩童时期开始接触剪纸。儿时的他常常看母亲从一张张零碎的纸中剪出精巧的花儿来。八十年代时期,人们对于所有来自西方的东西都有着极大的热情,相比之下,他则潜心研究剪纸及其历史,并逐步意识到这项技术可以用于大型作品和装置作品中。从传统角度而言,剪纸大多用于装饰和象征。而对吕胜中而言,此项技术除了用于创作悦目的装饰品外,其本身还有着一种更为高深的意义。随着他的刻刀或剪刀切开纸张,他时刻留心正负形状间的关系。他的作品中任何东西都没有浪费,就连其他艺术家可能会丢掉的碎纸也被他用来完善创作的旋律。

 

四肢张开、顶天立地的小红人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出现。正如吕胜中10年前所说:“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文明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形状。该形象作为最早的自画像及自我意识的最早证明,表现了各类早期文明中的一致性。”

 

本展览中所展出的两个系列的作品说明吕胜中始终关注同样的问题。在2005年的作品《人墙》中,32块有机玻璃砖内各装满了厚厚一叠线装红纸,当中镂空,显现出人形。砖块旁边是成千上万个叠加在一起的小红人,而由小红人组成的无形红云与一旁形状规则的砖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作品对面是使用了相同图像的钢制雕塑,其中正负形体交相呼应,进行着一场无休止的对话。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