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微笑里含有神秘代码 2010-12-18 10:36:3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聿立 点击:
秋拍进行时已经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状态,除了天价拍品迭出、人气鼎沸之外,更为惹眼的是拍卖公司那几近财大气粗的业绩在不断地攀升,这种攀升是否也是一种攀比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是竞争的结果,更是竞争的需要。

 

市场前景广阔  但风险并未蒸发

 

记者:不少人担心在资本的大旗下,会有更多的利益集团与运作产生。这种担心有没有必要?

 

西沐:近来媒体有不少类似的说法,听起来比较“雷”人,也似乎很有道理。其核心就是将收藏与资本、将艺术与艺 术资本对立起来,以艺术排斥资本、收藏排斥资本的姿态大呼小叫地训斥市场和投资者,似乎是在进行所谓的批评。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无视中国艺术品市场大势,无视市场结构与基础的一次误读,更是对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与发育的一种排斥与误导,极易混淆视听。事实上,艺术资本不仅仅是资本的一种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收藏的一种新形态,也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价值呈现形式。因为处在市场状态下的艺术,资本的参与既不可避免,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是市场发展的大势,万万不可以一己之知与一己之好恶去作出判断,并利用媒体所形成的热点去传递失真的信息。

 

记者:中国艺术品投资的空间才刚刚打开,具有很大的潜力与前景,虽然挖掘这些潜力与前景不一定是一个线性过程,但其大势肯定是乐观的。

 

西沐:是的。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近20年来,全世界艺术品市场每年的投资增长率超过20%。美国一份投资比较报告称:近十年来,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为4.7%,金融投资年增长率为17%,而艺术品投资年增长率达到了24%。国外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收藏趋向;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至8000美元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收藏快速增长期,而当这个数值达到1万美元及以上的时候,就会出现系统的收藏行为,会出现不少收藏家。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发展轨迹。根据历史资料统计: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的人有收藏艺术品的习惯,且收藏品价值大约平均相当于其全部资产的5%。这意味着整个高收入阶层大约可以支付超过其1%的财产进行艺术品收藏。

 

另据有关方面预测:如果按股市总市值占投资标规模的30%左右来计算,目前中国投资标的规模不低于10万亿元,可见其空间还非常巨大。但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风险的蒸发。不断调整而带来的循环上升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艺术品市场概论的发展也概莫能外。

 

 


【编辑:颜媛媛】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