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跟一个《竞报》记者在高氏兄弟的玻璃房画廊喝咖啡,讨论艺术市场的问题。后来高氏兄弟来了,我们又聊起了《让子弹飞》。
高氏俩极不屑这个电影,因为姜文那种对欧美黑色恶搞电影的模仿,如《两根大烟枪》、《一条叫旺达的鱼》。不过,我倒很喜欢电影后半部分的“反抗”桥段,即“姜文”在小城的中心街上扔了大量金钱和枪支,但人民都是第一天晚上偷拿回去,第二天又还给“老大”。姜文在反抗专制屡战屡败之际,终于认识到,人民并不因为少数人是正义的化身就跟着你走,还要等少数正义者有胜利的苗头时,才会跟着你揭竿而起。
于是,影片最出彩的一幕出现了,“姜文”让手下把“假周润发”拖到广场中央,当场砍头。躲在广场四周的民众看到后,相信“革命党”已经把真老大杀了,揭竿而起也就没有任何政治风险了,随后“人民”变成“暴民”,大家冲进独裁者的城堡进行文革式的“炒家”,老大的部下也迅速变脸,宣布加入“革命党”。
革命的转机就在于杀死“假老大”,我将这一段称作“杀死符号”。《让子弹飞》是一个小城的政治寓言,即在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国时代,一个理论上已是民主共和国治下的县城,依然以“买官卖官”和基层政权黑社会化的模式保持独裁统治。从政治哲学说,任何独裁统治,无论是秦始皇帝国还是一个帝国最小的政治单位——“县城”,从理论上,统治模式都是一样的,即“符号统治”。
在我们的历史常识中,独裁统治好像都是靠暴政维系的。其实不然,因为暴政固然可以“杀一儆百”,甚至可以“杀五十儆百”,但总不至于“杀九十儆百”吧,人民都被杀光了,帝国就剩一个皇帝和一群卫队也什么意义。所以,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历史,靠“杀五十儆百”的王朝也有过,比如秦朝、隋朝,但都是短命王朝。能维持数百年的辉煌帝国一般都是暴力、洗脑和怀柔三者并用。帝国的专制统治中,暴力只是最后不得不用的偶尔为之的垫底手段,帝国的日常统治事实上主要靠“怀柔”和“洗脑”。所以,专制主义不等于暴政,比如中国长达几千年创人类史纪录的封建统治,靠的是一种“仁爱的专制主义”,欧洲中世纪一千年的专制统治靠的是上帝的“慈父的专制主义”,斯大林的统治则是革命化的“崇高的专制主义”,即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理想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骨子里跟欧洲宗教专制的思想根源是一脉相承的。
帝国的专制统治并非靠鞭子和杀戮,而是靠一套怀柔手段,如价值观、形象公关及其适当的安抚。怀柔的统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恩威并重。所谓怀柔,并非真的“温柔”,而是打一下又摸一下,但它是以“杀一儆百”为后盾的。这在《让子弹飞》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周润发”一会儿抽“陈坤”耳光,一会儿又变态摸“陈坤”的脸,最后还是把“陈坤”做得血光四溅;二是将自己塑造成公众“偶像”,比如“周润发”一直通过宣传和施财将自己打造成“善人”、“乡绅”。从传播学讲,这实际上就是操控信息发布,对公众进行“洗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