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博览会 2011-01-13 17:11:19 来源:《画廊》 作者:柯鹏 点击:
与常设的媒体中心和美术学院相比,始创于2004年的卡尔斯鲁厄艺术博览会(Art Karlsruhe)则显得年轻而活泼许多。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它从一个工艺品集市转变成德国年轻艺术势力表演的舞台。

Art Karlsruhe取得成功,还取决于其精准的定位。科隆艺博会所展示作品,主要定位于一流大师的二流作品,价格也都动辄6位数欧元,于是科隆只是老牌大画廊展示形象的场所,现实成交却不是十分活跃。而在2009年Art Karlsruhe中,观众既能够买到200欧元的版画作品,也能够买到270万欧元的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基希纳的作于1937年的晚期油画作品。这种多层次的定位,让不同层次的参观者都能找到心仪的作品,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新晋收藏家。能够在展会上完成销售,这一点足以吸引更多更好的画廊来参加展会,毕竟,展会是一个交易平台,而不是单纯的展示空间。Art Karlsruhe相对低廉的展位价格也是成功的法宝之一,许多参加过各地展会的画廊主都反映,在卡尔斯鲁厄所需要花费的资源只是其他展会的一半左右。

 

在2009年成功的基础上,Art Karlsruhe积极开展2010年的工作。今年的展会定在3月4日~7日,展会规模与2009年持平。在展厅分配上,4个展厅各有侧重。1号展厅主要展示摄影、版画和装置作品,同时也收纳众多非盈利机构和博物馆展位。2号和3号展厅提供给常规画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空间专属于雕塑作品。4号展厅集中展示画廊代理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2、3、4号展厅中都设有“独角戏”环节,供画廊展示其重点推介的单个艺术家。

 

亚洲的艺术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9年卡尔斯鲁厄展会上就有近10家的韩国画廊前来参展。但是这近10家韩国画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作品格调和销售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并没有引发太多议论。在2010年的展会上,广州汇豪社将作为唯一的中国画廊,向欧洲的收藏家和观众展示来自广东地区的6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此次亮相,也将是中国本土艺术机构与欧洲艺术界近距离全方位接触的有益尝试。苏碧莲、柯坎法、林伟祥、刘滨、邓瑜和江山6位年轻艺术家的30余幅作品在展会结束后,还将在德国境内进行巡回展览。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