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博罗尼亚旧城改造:拒绝“绅士化” 2011-01-25 16:54:17 来源:收藏快报 点击:
在博罗尼亚旧城改造过程中,同样也面临开发后的住宅走向“绅士化”的倾向。旧城改造,这条看似光明的前途却有着难以想象的阻力——因为居住在原社区里的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承租经过改建后的房屋。

“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

 

博罗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个富裕的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建筑群体——建于1088年的欧洲最古老大学博罗尼亚大学。博罗尼亚城市规模不大,人口不到50万,老城居住人口不足10万。老城因为拥有两座建于中世纪的姐妹塔楼(一高一矮)而闻名遐尔。另外,博罗尼亚城市里的人行道均以走廊形式修筑,故被建筑师称为“柱廊之城”。

 

意大利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步早、数量多、质量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在那里已经上升为一种全民意识。博罗尼亚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整体性保护)的城市。所谓“整体性保护”,就是既要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还要保护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原生态,留住原来的居住者——一般指社区里原有的低收入家庭。

 

在博罗尼亚旧城改造过程中,同样也面临开发后的住宅走向“绅士化”的倾向。旧城改造,这条看似光明的前途却有着难以想象的阻力——因为居住在原社区里的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承租经过改建后的房屋。

 

1970年,当时的博罗尼亚市政府由意大利**执政,市政府聘请罗马著名的建筑规划师柴菲拉提(P·L·Cervellati)任总规划师,提出整体保护规划,其要点是利用公众住房基金改善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保护古建筑;并用法律形式规定居住其中的90%以上的旧住户必须留下来,居住在社区里的低收入家庭的租金不能超过其家庭收入的12%~18%,从而实现历史街区里“原来谁住的房,改造后还由谁住”的旧城改造目标。举例来说,在某个街角,开发前是面包房、咖啡馆或花店,改造后仍归原主人管理。

 

这项改造规划因为照顾了社区中、低收入家庭和小店主的利益,因此深得居民欢迎,群众参与热情非常高。

 

博罗尼亚旧城改造取得了成功,成功经验有两点值得借鉴:其一,保护古城风貌,除了要保护那些有形的文化遗址,如宫殿、教堂、街巷、旧房,还要保护一个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无形的人文内涵——如民俗、民情、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古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表现了城市文化中最直观和最表层的一面,而每座城市独有的人文景观才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在于它的居民的文化生活,它的实质不是僵死的古董和遗址能够涵盖的,而只能在其居民的现有生活方式中去寻找。

 

其二,城市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城市精英应该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技术和知识,而且需要制定相关的社会政策,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比保护旧建筑本身更重要。只有扎根社区、符合民意的改建方案才能得到社区多数民众的欢迎,也才能体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