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武汉的当代艺术家(图) 2011-02-11 10:11:25 来源:荆楚网 点击:
发起于1985年的“85新潮艺术运动”,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而鲜有人知的是,武汉就是这场运动的策源地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董勍

 

提要

 

发起于1985年的“85新潮艺术运动”,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而鲜有人知的是,武汉就是这场运动的策源地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今,在昙华林艺术区、各个高校艺术院系,或是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个人工作室,仍然悄然活跃着一些默默奋斗的艺术家,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期盼在艺术造诣上达到理想的高度,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艺术理想。近日,记者采访了三位活跃在武汉的当代艺术家。

 

董勍:拒绝在“温室”中成长

 

出身艺术世家的董勍,完全可以过上更优越、更“艺术家”的生活,在上海或北京的艺术圈中如鱼得水,但他却并没有这样选择。从1997年起,董勍先后游走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10多年过去,他终于在武汉定居下来,经营着自己的美术培训学校,安然享受着亲手创造出来的价值感。

 

董勍自从呱呱坠地,命运就和美术联系上了。父亲是湖北美院的油画家董立,受家庭的影响,他5岁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训练,加上8年的美院科班学习,艺术才华逐渐崭露头角,毕业创作便被一家机构收藏。

 

1996年,23岁的董勍从湖北美院毕业,分配到一所高校任艺术系教师,带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还兼任班主任。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加上事务性的工作缠身,经常晚上九点多还在开会,这与他感性随意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直接后果便是,他发现自己没有了任何创作灵感和激情。不到一年时间,董勍便辞职前往了北京。

 

北京不仅有着最丰富活跃的艺术氛围,对董勍来说,更有在外人看来少有的幸运。他的表姐夫妇是中央美院圈内知名度极高的雕塑家,叔父也是一家艺术机构领导。刚开始,董勍很感激他们的照顾,但随后很快便发现,自己不能独立融入这个圈子,每当他认真地创作出一幅幅颇见功力的作品后,外人认可的还是他身边一股无形的“关系气场”。

 

为了创造自己的价值,董勍去了上海,签约使馆区一家欧洲画廊,一幅油画《LUCIA(露西亚)》便卖了两万美金,但后来还是发现这“气场”跟随他来到了上海。面对家人的保护和关照,董勍感觉,这些得到的并不踏实。董勍再次冲了出来,只身前往深圳、广州、珠海,期间做过美术老师、设计师、自由艺术家。以往不论是生活,还是专业资源,都太过顺利,而离开了家族的帮助,一切都要靠自己,这段日子过得非常辛苦,有人说他自讨苦吃,但他却从中得到了宝贵的人生经历。

 

这些年的游历,他在宋庄、在798,在黄浦江边、苏州河畔,流连于各种高端展览、衣香鬓影的派对,也结交了不少国内外各种流派的艺术家朋友,尽管阅历丰富,但也因始终处于漂泊状态,没有自己的归属感,他并不认为这就是自己追求的“理想国”。

 

2001年,董勍回到武汉,继续拿起画笔,投入到他的专业创作中,每年创作五到十幅作品,参加美展、群星奖、油画展等各种官方展览,拿了厚厚一摞奖。向他求学的学生也慕名而来,董勍开始边创作边带学生,到如今拥有了自己的培训学校和工作室,培训点遍布美术院、竹叶山、三阳路。从最初的亲自授课,到现在带助教,管理、经营,董勍的角色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现在每天都很忙,收入上也许比老师多一点点,但经验积累得越来越多,跟很多家长都成了好朋友。”董勍告诉记者,他很享受目前的工作,学员家长有农民工,也有房地产公司老板,这是个窗口也是一种生活积累,从艺术圈子跳出来,接触了解更真实的生活,对创作提供了更多滋养,“也许在北京上海,生活会比现在好,可是很心虚,现在很踏实,我是在逐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和环境。”董勍说。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