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中国设计》展集合了邵帆、石大宇、张永和/非常建筑、周伟、AHA联合创作团体等活跃在当代中国设计前沿的设计师、艺术家和研究者,可被视作一个超越设计边界的艺术展,一次突破产业瓶颈的通力实践,一次让精神情感与物质生活同行的召集。
无庸置疑,“设计”正在大面积、大幅度地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其波及范围和强度是前所未有的。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所谓“当代设计”,渗透在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商业等多重环境的剧烈变迁中。它始终被狂飙突进的现实力量裹胁着、逼迫着前进,在经历了具有“蛮荒”意味的开拓与爆发、疯狂与荒诞、尴尬与挣扎后,它俨然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一股强劲的生产力。与此同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呼声亦渐成主流,全世界都显示出对“中国风潮”的兴趣和期盼。中国当代设计不长的历史可谓毁誉参半,进入当下,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在这种背景下,对一些命题的探讨和实践,已然成为一种必须:如何厘清中国设计自身的来龙去脉,对业已形成的设计场域和持续不断的“中国热”进行反思,以期挖掘潜力和新方向?如何在面对超常的“速度、尺度、密度、强度”的现实逼迫的同时,沉静思考,找到属于中国设计的新的标准,形成新的高度?如何促使设计在中国进入“自觉时代”,将其生产力转化成为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力量?对此,《全方位中国设计》展积极调动了来自建筑、空间、工业、产品、平面设计领域以及艺术与研究领域的“中国能量”,力图通过打通专业背景,开辟超越边界的自由实验空间,为中国当代设计的新时代提供有价值的反思和实验性创作。《艺文中国-设计论坛II》将在展览基础上形成更深入的学术思考和探讨。
具体落实到“人”的层面:设计,归根结蒂是以“生活”为载体的艺术,是对“人”的观照与阐释。中国当代设计的发生环境,正对应着今日“人”的生存现实:加速度的城市化和全球化,带来血缘与地缘关系的改变;物质丰富和对优质生活的追求,伴随着消费主义的蔓延、信仰的缺席、价值观的混乱、生态环境的恶化;信息爆炸,高科技一日千里,虚拟世界无限延展,走马灯似的时尚浮云……中国林林总总的“设计”,就诞生在这样庞杂的“人”的图景之中。我们的时代,“设计”和“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关系?面对21世纪接踵而来的问题与危机,“设计”是救世主还是帮凶?此时此地的国人,需要怎样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