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专访赵广超:学问是一种手工艺 2011-03-18 14:22:49 来源:搜狐文化 点击:
如果你要我列一张对中国文化最有贡献的港人名单,赵广超的名字一定排在前头,因为这十年来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作书」方式,不只普及了中国视觉文化的精髓,让新一代的年轻人也能爱上《清明上河图》等古代艺术经典;而且还另辟蹊径地找到了进入中国传统新门道。

梁:你怎会想到这种工作方法?

 

赵:我看过很多内地的书,其实都做得很好,我也很喜欢读。但那些作者并非我们这个年纪,也并非写给一般读者看。五十岁以上的人会觉得中国文化有趣,大概是因为他们快要退休,有心有闲。但文化的价值若建基于退休人士,那就糟糕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太大,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知识根底,又的确是很难去欣赏的。

 

梁:所以你的书是要做给年轻人看?

 

赵:我希望可以将读者群推前一点,若25至30岁的读者有兴趣,他们在未来还可以发挥、钻研。

 

梁:我觉得你这个做法并不单单是考虑读者的年纪。我刚才看你描画,你说过你是透过描画,才学到更多平日在书里头文字概念表达不了的东西,所以你并不只是要将它流行化,或是要让年轻人更易于阅读,而且是自己做研究的方式。

 

赵:对,例如我在描摹《清明上河图》的时候,画到某一个部分,我会怀疑那并非原作者张择端的手笔,因为他原来的落笔非常严谨有 力。关于这一点,我要再仔细研究才能说得清楚。不过透过描画,却让我感觉到某些细节笔路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甚至让我觉得难受,因为很明显看得出来,这并非原作者那个级数的人所画。这些东西平日我们看画时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动手才感受得到。还有,当我描摹的时候,遇上一些场景,我会想若换了是我,我会如何处理。我跟学生上课,我会跟他们说,要先收起一个流行的概念,那就是原创,现在所有人都谈原创,但在第一流的画家来说,原创其实可以叫做「失禁」,你说你的水墨是原创,但在中国的艺术领域当中,只不过是二流罢了。先别怕重复抄写,它也可以是种创作,我自己就常常利用重复的方法来改变一些老东西的意义。重复并非灾难,无目的重复才是不好。例如看手表这个动作,某人跟你说话的时候突然低头看表。第一次你会觉得这个人很有时间观念,第二次你会想他是否赶时间,再看的时候你会怀疑他是否不耐烦,第四次看你会以为他很讨厌你……当你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动作本身的意义就会随之改变。缓慢的重复其实是很基础的东西,例如一个玩音乐的人,如果他说他在思考DO如何变成RE,我想他很有可能成为大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