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都适应不了官场规则 2011-04-06 13:58:4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廖文 点击: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内在需求的凸现,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然而,与快速发展并存的还有我们在文化体制与观念上的种种障碍与困惑。

(四)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锻造精品,是精品生产的根本之道。多年来,我们习惯以行政手段指挥调度文艺生产。这种方法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它的长处。但是从根本上讲,这种自上而下的创作生产办法陈旧过时,其本质是“以供代需”。它的明显弊端是,单纯从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观意念和愿望出发,而不是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去设计、生产精品;政府生产什么,就让群众接受什么,既没有选择的余地,更谈不上满足需要。这是造成部分“精品”生产以领导为观众,以专家为标准,以获奖为目的,最终却无法获得市场和群众认可的根本原因。市场的办法则相反。市场本身就是由人民群众的需求构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越来越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不仅物质生产如此,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是如此。市场调控资源的主要方式是,一切产品都要受市场检验;市场消费水平表达需求预期;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获得再生产的巨大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则是“以需定供”。牢固树立市场意识,把文艺生产的主要手段由行政调控转向市场调控,文艺生产方式由以供代需变为以需定供,才能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锻造出真正的精品。

 

主旋律作品也要通过市场为人民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宏大内容,更加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巨大市场效应的作品来表达。如果主旋律作品为市场所欢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审美价值被广泛接受和传扬,创作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创造巨大的市场效益,通过市场吸纳和聚集更多的资源,是文艺精品生产长盛不衰的动力。

 

精心培育和引导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这不仅是满足的问题,也有引导的问题。确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有思想价值和艺术含量的作品不能为更广阔的市场所接受。这里有不同人群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问题,也有地区文化差异和市场发育迟缓的问题。关键在于市场推介不够,精品没有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一方面加强市场推介,逐渐培养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培育市场,为精品生产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并扶持推动精品生产走向市场。当然,政府扶持的应是本来具有导向意义和示范效应的优秀作品,而不是无人问津的仓库垃圾。
 

 


【编辑:唐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