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英:华丽的创伤 2011-04-19 11:56:5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易英 点击:
江海的视觉风格在90年代末就基本形成,后来的变化都还是这个框架内。艺术家关心的是形式,内容似乎是让形式显现出来的条件。但对于江海来说,形式相对固定之后,内容的意义就更加显著,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内容也支配着形式的变化。

 

 

华丽的创伤
——江海的油画创作

 

易 英
(中央美院教授、《世界美术》主编)
2010-6

 

看江海的画已经多年了,从版画到油画,再到大型油画。刚开始他的画还比较传统,不过不是学院的传统,而是现代的表现主义传统。这不是在当时感觉的,当时还是觉得他的画很现代,从颜色到形象,都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后来,他的风格逐渐变化,颜色越来越鲜艳,题材越来越现实,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他的画也越来越复杂,虽然视觉上仍然单纯,内容却在不停地变换。从整体上说,他的视觉风格在90年代末就基本形成,后来的变化都还是这个框架内。艺术家关心的是形式,内容似乎是让形式显现出来的条件。但对于江海来说,形式相对固定之后,内容的意义就更加显著,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内容也支配着形式的变化。

 

内容在江海的画中是隐藏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我们只能通过画中的记号来辨别他的内容,这些记号成为我们观察的“刺点”。刺点不是象征、隐喻和暗示,而是像伤口一样是画面的切口。透过刺点,把握画面的全局。江海的画面有着诱人的视觉,他摆脱了传统绘画的关系,也不遵循现代主义的形式法则,完全进入了后现代的表现。后现代的表现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观念的语言比媒介的语言更加重要;一个是在视觉的表达上景观的语言胜过自然的语言。这两者在江海的画中都有明确的体现。江海的色彩称得上华丽,一方面是高度纯化的颜色自由地运用,另一方面是补色的激烈碰撞,这种色彩关系不是来自自然的经验,而是来自现代社会,或消费社会与景观社会。景观社会构筑了我们的视觉环境,使我们疏离了自然的和谐、调性与审美,异化为欲望、炫耀和身份等级的追逐。更为重要的是,江海不是对景观的复制或挪用,在他的画中几乎看不到一点这方面的暗示,而是对经验的直接表达。很多画家对这种经验是迟钝的,总是沉浸在已有的规范中,或者是对后现代视觉文化的图解式再现。江海的后现代语言不是对后现代本身的赞美,而是一种场域的反应,即对非自然的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这种关系反映在他的笔触上。笔触最能反映艺术家的个人气质,也是最为传统的艺术语言。在当代绘画中,笔触往往消解在图像化的平涂中,这种方式过于强调了当代视觉文化的特性,而消解了人的在场。笔触在江海的作品中有独特的功能,它不只是作为有力度的美的表现,还在于个性化的显现,突出了人的在场。除了色彩以外,图像的方式在江海的画中也有所体现,那就是大面积平涂的背景。平涂的颜色有些是纯色,有些是灰色,但平涂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非绘画的视觉表达,它是来自设计、广告、景观的色彩方式,对立于人的感觉和自然的经验。色彩与平涂在江海的画中是他从现代到后现代的重要转变。

 

【相关资讯】

 

钱志坚:破相的偶像与《拼贴的乌托邦》

程美信:蜕化时代的膨胀肌肉

殷双喜:江海:精神的表现与救赎

江海的绘画与我们的九十年代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