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3
不过,如果细心统计,大多数艺术品的增值率要逊色许多。
且以油画大家赵无极和国画大家齐白石为例,二者均具有稳定的市场行情,目前分别在“油画总成交额排名”和“近现代国画总成交额排名”中高居首位。据“雅昌艺术网”数据合算:2000年,赵无极和齐白石作品的单件均价为 63万元、16 万元,至 2010 年,二者作品的单件均价为 653 万元、226 万元。10年间,平均增值 10.4 倍、14.1 倍,年均增值率仅为26.4%、30.3%(见表1)。假如扣除收藏期间的保管费,或者扣除期间的交易费用,两项数值还要有所降低。
即便这年均 26.4%、30.3% 的增值率,也非实际增值率,因为没有考虑通胀因素。
经济学认为,用货币值体现的资产增值率只是“名义增值率”,只有减去通胀率之后,才是“实际增值率”。对于“通胀”,人们并不陌生,它通常表现为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物价普遍上涨。而根本上,发生“通胀”的原因是由于纸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了纸币贬值。
各国基本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表示通胀水平,该数值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化。在国内,官方也通常将CPI数据默认为通胀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至2010年,国内的 CPI 为 0.4%、0.7%、-0.8%、1.2%、3.9%、1.8%、1.5%、4.8%、5.9%、-0.7%。如果单纯与该数据相比,赵无极和齐白石作品的年增值率确实算得上丰厚。
不过,人们感受到的总体物价上涨程度(实际是纸币的贬值程度),远高于 CPI。
估计真正的通胀水平,可以参考几种商品的价格涨幅。首先是粮食,因为“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看,2002-2010 年 8 年间的粮价上涨 1.60倍、年均 5.4%,是2000-2010 年 CPI年均涨幅的近 3 倍(见表 2)。此外,被称作“新三座大山”的住宅、教育、医疗,在家庭支出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三者价格的上涨人们体会尤深,其幅度比粮价又要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