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都适应不了官场规则 2011-04-19 14:25:06 来源:《顶层》杂志 作者:刘晓丹 点击:
在资产增值过程中,时间是重要因素。近年艺术品成为热门投资品种,便是由于投资者看中了它的高增值率。艺术品与黄金投资大不相同,因为每件的成色各异。它们能否成为真正的资产,必须以其具有的实际增值率为依据,而每件作品的实际增值能力,非严谨的价值评估难以定论。

赵无极 1984年作 27.8.84 布面油画

 

其实,更容易量化真实通胀程度的是黄金价格。

 

黄金因为自身的珍稀属性而充当过天然的货币,历史上,许多国家曾确立过金本位制度,也让它成为国际“硬通货”。在 20 世纪中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与黄金挂钩。如今,黄金虽然不再具有货币职能,但仍然被当作国家的重要金融储备,也是个人财产的重要保值手段。尽管造成金价短期波动的因素包括工业需求、国际汇率、股价等,但从长期看,影响金价的根本原因是纸币的贬值或升值 ( 即通胀或通缩 )。

 

假如将金价涨幅看作货币的实际通胀,那么,艺术品的增值率会大大缩水。

 

据“纸黄金交易通网”显示的黄金伦敦定价,2000年为279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 82 元 / 克 ),2010 年为 1225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292元/克),十年间上涨4.4倍(或3.6倍)(见表3)。对照国民最为关心的房价和工资,三者涨幅确实大致相当。如果将赵无极和齐白石作品 10 年间增值的 10.4 倍、14.1倍,扣除 4 倍的通胀,其实际增值便仅为 2.6 倍、3.5 倍,年均实际增值率仅为 10.0%、13.3%。

 

并且,这个不算很高的实际增值率,还是很多件作品的平均值。

 

在赵无极的个案中,若以2000 年均价 63 万元为基点,至 2010 年,扣除4倍的通胀后,只有成交价在252万元以上才算真正增值。但实际上,2010年赵无极的 79 件成交作品中,只有 42件超过 252 万元,占成交量的53.2%。在齐白石的个案中,若以 2000 年均价16 万元为基点,至 2010 年,扣除 4 倍的通胀后,只有成交价在 64 万元以上才算真正增值。但实际上,2010 年齐白石 889 件成交作品中,只有 576 件超过 252 万元,占成交量的 64.8%。如果再扣除保管费和交易费等,真正增值的藏品的比例还要下降。

 

从此项粗略统计中不难看出,投资艺术品并非只赢不亏,差不多会喜忧各半。

 

“具有未来的经济利益”,是国际上关于资产的本质要求。国内 2006 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将原准则(1992 年发布)中“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修订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样,任何不具备未来经济利益的内容,都不能再被确认为资产。

 

艺术品与黄金投资大不相同,因为每件的成色各异。它们能否成为真正的资产,必须以其具有的实际增值率为依据,而每件作品的实际增值能力,非严谨的价值评估难以定论。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