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祥:不是“胆大”就可以称“大师” 2011-04-23 15:21:04 来源: 艺术中国 作者:郭庆祥 点击:
2010年5月26日,《文汇报》“争鸣”栏发表了我的一篇艺术评论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因文中不点名地批评当前美术界存在的某些浮躁现象,而被原告范曾对号入座以名誉侵害告上法庭,并被索赔500万元。今天,针对原告范曾的指控,我提出答辩意见如下。

著名收藏家、大连万达玥宝斋总经理郭庆祥

 

2010年5月26日,《文汇报》“争鸣”栏发表了我的一篇艺术评论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因文中不点名地批评当前美术界存在的某些浮躁现象,而被原告范曾对号入座以名誉侵害告上法庭,并被索赔500万元。今天,针对原告范曾的指控,我提出答辩意见如下。

 

首先,在艺术品收藏工作中坚持艺术评论,这是我近几年主要工作之一。如在2007年,我就针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某些丑态图像、低俗作品遭到“疯狂追捧”的市场乱象,连续公开发表三篇署名文章提出了批判并斥之为“文化垃圾”。而后也对美术界存在的创作麻木现象、管理机制阻碍美术发展现象等,公开提出过批评意见。这些都是正常的文艺评论行为,体现的是当下一名艺术品收藏者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中,我想表达的观点是:真正合格的艺术家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不能热衷沉湎于各种媒体的高谈阔论,更不能把谈论国学经典等热门话题作为抬高自己作品商业价格的促销手段。文章中,我呼吁:回归艺术家的本质属性,按照艺术发展规律规范艺术行业,保证我国艺术事业的正确方向。

 

我在文章中描述的在美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在范曾就主动跳出来,认为说的就是他自己,更加能说明我在文中所指出的艺术创作乱象是完全有事实依据的。范曾以此把我告上法庭,那么我就可以明确指出范曾就是“流水线作画”现象的典型代表。这种流水线下来的成批产品,比模式化和程式化的东西还不如。虽然传统中国画创作有程式化的特点,但还是画家们一张一张画出来的。而范曾恶劣的是这种“流水线”批量制作的产品,不仅仅严重地模式化和程式化,更是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零件装配”,画眼即十张画眼、画手即十张画手、画脚即十张画脚,层层“装配”而制作、成批生产。所以,他的这些美术作品不是赋予作品思想的艺术创作。范曾把自己当成了复印机批量复制、生产的这些美术产品,也根本就不是艺术创造,而是彻底的“伪艺术”。这些“伪艺术品”侵害了包括艺术品收藏者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利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