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4-26 10:10:34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吴洋 点击:
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中,“空港10号”特别策划让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这些文字记录了艺术家的思考过程,同时也传达出了他们的艺术态度,在展览的同时也直观地展示给了观众,既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也让观众能够清晰地读懂艺术家的“生活物语”。

杨瑞洪大唐卓玛油画展

 

引发收藏热

 

昨日记者获悉,前日在岁月画廊开展的“感恩羌山杨瑞洪、大唐卓玛油画双人展”受到了各界关注,展出的作品中除三幅将捐赠给汶川地震博物馆之外,两位画家创作的其他作品也受到了收藏界和学术界的高度赞赏,不仅有多幅尺寸略小的作品被藏家收藏,就连可销售作品中尺寸最大的两幅也在开展当天被藏家所订购。

 

据悉,两位艺术家表现“岷水羌山”主题的画作,在画展现场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和收藏家的高度评价,从前日画展开幕到昨日,仅一天半的时间,两位艺术家的多幅作品就被藏家订购,一些尺寸略小的作品因价格仅为三四千元一件,更是大受追捧。另外,一位成都本地的藏家胡先生在获悉展览消息后,尽管马上要去西昌出差,还是特意挤出时间赶来,将展厅内最大的两幅油画收入囊中,才匆匆前往西昌。

 

本次“感恩羌山杨瑞洪、大唐卓玛油画双人展”将一直在成都市青羊大道东坡路优品街岁月画廊内展出到5月4日,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

 

链接

 

艺术家自述创作思考

 

《人迹丛林》作者:李操 “我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又最容易忽视的物体用到了作品中,比如马桶、洗手盆等,它们是一个我们和我们身体废弃物的分离点……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地窥视着这个空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孤寂感。”

 

《生命就是一半加上另外一半》 作者:余洪波 “……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本身。”

 

《桃源 空相》 作者:杨晖 “……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何尝不是一个看世界的方法?”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