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不值得再批评 2011-05-04 09:36:19 来源:《世界艺术》 作者:徐家玲 点击:
再来批评已经是意识形态化、体制化的中国馆已显得没有必要,更不必再在此上寄托更多希望,它也不配拥有更多的批评。意识形态化、体制化的中国馆也绝不是“国家形象”,如果非要说它有某种形象,那也只能是“官方形象”。

到威尼斯慕虚荣已经从个人的、专业的层面上升到了国家的官方层面,这从第53届、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的选择上明显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这两届威尼斯双年展,围绕对中国馆的批评已经不单停留在艺术专业领域,而更倾向针对于国内自身的体制文化。

 

威尼斯双年展是威尼斯的城市传统,在业界至今拥有至高的地位,威尼斯双年展能够延续至今,葆有传统,这与当地政府推动旅游观光、振兴城市面貌并无关系,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去质疑威尼斯的业界权威,这毕竟和国内目前大兴“文化产业”之风不同。威尼斯对于艺术和商业的处理已自成系统,这本就是威尼斯的城市规则。确切的说,国内对威尼斯双年展的批评,批评的不是威尼斯双年展本身而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因为中国馆越发表现出的是官方试图在海外打造一个当代艺术的“国家形象工程”,就像某艺术网站采访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彭锋使用的标题,将之视为一个“国家任务”,而在“国家任务”下的策展人,自己就成了一个完成任务的“策展工作者”,其独立性就已经消解了,策展的观念和艺术家的选择必然以“国家”为前提。因此,如果再去批判策展人“内幕”,去寄望中国馆不要成为“傀儡”就显得多余,显然,中国馆在当前语境已成为意识形态化的产物。

 

事实上,威尼斯双年展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并不能说明中国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反过来说,意识形态化的中国馆也不可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的“国家形象”,这与今年年初在纽约时报广场亮相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一样,不过是一场大动干戈的冷幽默。国内的一些批评家对威尼斯双年展的批评显得愤愤不平,认为策展人应该是某某,应该怎样去选择,真是关乎艺术还是关乎利益,关乎做了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性,这些都令人生疑。还有人甚至把中国馆的场地简陋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问题”高度,这种批评本身也是意识形态化的,也值得批评。

 

【相关资讯】

【专题】威尼斯双年展问题何在?

待燃中: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前奏

WW画廊隆重推出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恩佐作品展

佩斯画廊代理的8位艺术家将威尼斯不同项目

津巴布韦、印度公布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展览细节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