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画廊近几年看到了中国艺术家的发展,开始来中国签艺术家,这是本土画廊无法与之竞争的,因为人家签的条件很好,它已经有一个很大的平台,艺术家肯定愿意去这些主流的世界。果子刚长出来就被人摘走了,这没办法,当果子需要更大的空间成长的时候,这是必然的结果。再加上经济危机以后西方艺术市场的饱和与疲软,就让资本流入了正具活力的亚洲艺术市场。中国大批好的艺术家被签走以后,剩下的是二线的,而现在艺术市场达到了一定的价格高度,很多画廊也缺少资本进行再运作,这个时候就只能选择三五万的作品,空间相对变小了,三五万对画廊来说只能进行最基本的维持。可能未来能出一两个年轻艺术家,而他/她在成长以后却等不到中国画廊业的系统形成又会被国外资本抢走。
这不仅仅是国外画廊背后有基金或财团支撑的问题,而是因为它的运作能调动整个金融体系的进入,而我们却是自主运行。所以中国画廊在建立的时候,危险很大,未来是很残酷的。之所以我们还坚持,是因为还在期望未来国家的政策能对文化产业给予保护和支持,这样未来我们或许还能一搏。
除了国外资本与我们抢艺术家资源以外,在国内,还有二级市场的威胁。国内的拍卖行依托的资本很强大,比如保利。拍卖行在买作品的时候可以把一级市场的很多东西吃掉,因为我们没有规范没有制度,它们只要有利润就会吞掉。而现在很多艺术家要的也是市场价格,只要有利可图便会跳过画廊。
画廊的影响力也不如拍卖行,拍卖能做得很全很大,与社会对接的面很广。再加上投入很大,它可以大海捞针似的捞到一条大鱼便算,而且可以拆东墙补西墙,画廊如果没有很好的循环渠道,不能自我补血的时候,就会关门。画廊影响再大,也是麻雀,所以与拍卖行比局限性很大。
好的画廊首先得为艺术家的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同时需要跟社会教育发生关系,每一个展览要做到一定的学术高度,提供的思想很重要。在现在制度规范没有形成的情况下,要与二级市场竞争,中国的画廊业只能期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介入,如果人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对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真的达到盛世,毕竟只有好的价值观才能影响世界。
(作者系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负责人)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