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5-07 15:13:20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般若 点击:
Beatles正式解散——这似乎更像一种公开的妥协:摇滚乐终究还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丑恶的世界。事隔多年,在音乐市场分众日益细碎的现在,我们或许无法想像,Beatles对那个时代的青年到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何以一个乐团的解散竟能让半个地球的年轻人如丧考妣。列侬与旧时代的决裂,便发生

这次访谈发生的节点又极富意味:1970年大约是摇滚乐第一个辉煌时代的尾声——摇滚精神在不断的解散和死亡中随风而去,在一切令人沮丧的消息之中,最让全球乐迷心碎的,恐怕还是1970年4月11日的一则消息:保罗-麦卡尼宣称脱团单飞

 

Beatles正式解散——这似乎更像一种公开的妥协:摇滚乐终究还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丑恶的世界。事隔多年,在音乐市场分众日益细碎的现在,我们或许无法想像,Beatles对那个时代的青年到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何以一个乐团的解散竟能让半个地球的年轻人如丧考妣。列侬与旧时代的决裂,便发生在此时。

 

原来是这么回事,也应该就这么回事——读这本书,你最大的震撼来自与真实毫无距离,因为叙述者正是事件的历经乃至制造者:列侬对哈里森极为吝啬的认同,Beatles的印度导师企图和女弟子淫乱,一群烂人因《let it be》与保罗个人首张专集在发行日期上发生冲突而闹得鸡飞狗跳,乐队与经济人的纠纷,唱片合同的琐屑杂碎,无可避免的磕药……

 

七十年代的降临意味着一连串残酷的幻灭,约翰-列侬的这篇访谈,很可能是其中最狠最痛的一击。1970年,列侬早已对昔日的“披头”身分、以及所谓六十年代神话深恶痛绝。身为这桩神话的创建者,他决定当着千千万万观众的面、亲手揉碎它。

 

时年二十四岁的温纳拎着录音机去面见列侬夫妻时,《滚石杂志》创刊仅三年,犹保有若干“地下精神”。年轻的温纳充满自信,访谈时单刀直入、一无所惧,列侬本人也正好想要“豁出去”、把话一次讲清楚,加上洋子不时火上加油的发言,使这篇对话录充满了张力和奇趣。

 

这篇轰动一时的专访大大扩张了《滚石杂志》的影响力,让它站稳了青年世代媒体霸权的地位。《滚石杂志》的专访单元,从此也成为它的招牌,替当代文化史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纪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