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5-14 17:41:3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10年11月17日王林旭画展研讨会在北京画院举行,主持人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院长唐勇力先生。今天到会的专家学者有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先生,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小可先生等。

胡伟

 

胡伟:大家上午好!在座各位很多是领导和专家,还有我的老师。王林旭老师是我多年的挚友,对他创作的超象艺术的艰辛劳动我是比较了解的,是深感钦佩的。但今天看了他的展览,我依然感到很震惊,因为以前看作品是在他的工作室,今天是在北京画院这么好的展厅里挂上他这么好的画,让我受到了新的触动。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经常探讨一个问题,即中国画的发展和未来。也就是说如何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发展中国画。我个人一直觉得,当代艺术可以和时髦、时尚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但它一定要和古典挂钩。在表现时尚、表现当代方面有一些新意的这一批艺术家(包括海外也是一样),都是在古典与当代之间找到他的艺术空间的。这个区域非常大,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林旭老师的作品促使我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画一直讲的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讲,用墨勾勒完了,还要用色彩表现,总觉得是两层皮,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在中国画教学里还是有的。中国绘画,讲得更多的是水墨画,因为水墨已经自成体系了,是一个很高的艺术层面,甚至从某个方面讲,色彩是另一套信息,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是多了或者少了的问题。艺术的中心目标总是要单纯,单纯恐怕还是这个时代发展非常需要的,我觉得林旭老师的作品在这个方面,融合得非常好。

 

我们在他的色里能看到墨,墨里能看到色,虽然他用一些综合材料的手法,甚至一些综合材料的理念做了很多作品,但是我依然可以看到他在水墨画里的追求,以及在水墨画上的才情和画意。前不久我们中国画学院在中国美术馆做了一个展览,有几个记者采访了我,因为展出的是历任老师的作品、还有现任老师的作品,它们是一脉相传的,谈到了很多。我和他们谈的主要的一个话题,还是几位先生给我们中国画定的标准。我是中央美院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学生,有幸接触到一些前辈的亲自教导。在他们的引导下走了这么多年之后,回过头想想,实际上就是讲了一句话,谈到中国画的教学,中国画的发展,就是软硬笔结合,这个做好了,中国画就能发展。

 

当时聊天谈到中国的水墨画,中国的水墨画和写生粘边的应该是任伯年,将西方画法移入中国画,才有了现在的中国水墨画,包括工笔画也是一样。这已经是历史了,这段历史也是中国美术的辉煌,我们不可能拿掉素描,拿不掉,如果拿掉素描就是拿掉中国画前五十年的历史,软硬笔头的结合,软硬笔头怎么结合的好等等,用形光色的概念来审视中国画的过去,判断中国画的未来。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当时很不理解,这就给我们留下非常珍贵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的空间。因为我和林旭老师比较熟了,作为一个了解他的朋友,现在回过头来看他的作品,他的艺术实际上应该是在三个方面都有追求的。林旭老师是个很低调的人,我们一直建议他做画展,因为家里的画堆积如山,在仓库说抱就抱来一大摞,他很勤奋,这些不为人所知。他还有很多社会活动,摆着很多古典艺术的印刷物,从书法、传统笔墨、人物、花鸟都有所创作。我还看到过他前些年做的大量的人物画,也很棒,人物画配一些山水、树石、竹林,既有书卷气,还有本人对人物画的理解,人物画和景色配合地表现。

 

这些年,鉴于他的一些经历,到海外比较多,看的东西也多了。我们也经常谈到:中国画大象无形,气概成章,象中有像,象外无像。我们一起到黄山,黄山这个松不是松,是大象生松,谈到画外的,他是体验派,他是谈过之后马上就画的人。王老师很谦虚,随便谈话的东西马上记下来,还有他的一些思考都有笔记,过了几天电话来了,说又有心得,画了很多。不是三、五十张,很多很多。我觉得王老师他艺术追究的路子还是体验派的路子,我觉得中国美术发展到今天,特别需要体验这两个字。我去年来北京画院美术馆看了画展,我说体验这个东西真重要,因为现在看的多了,看的越多,越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我们还能回到学生时代多好,没有那么多事,心里安安静静,我觉得很好!

 

唐勇力: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下面的发言还比较多,希望每个发言控制在8—10分钟之间,围绕王林旭先生的作品,给一些简略的评价。下面请陈履生先生谈。

 

 陈履生

 

 陈履生:我的看法写在文章里了,我给文章取了一个题目,我就从这个题目开始说起。我的题目是《王林旭给我们的惊奇》,这个惊奇不是我一个人的惊奇,很多人看到他这次展出的作品,可能都有很大的惊奇。为什么感到惊奇?原因是他给我们看到的和以前认识的完全不一样,好象判若两人之作。这个惊奇又使我又想到前不久北京画院举行的那场齐白石国际论坛。我研究齐白石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特别现象,我想齐白石如果在他画虾成名的时候,他一直画虾的话,不会有这样的地位,因为他的多样性,使他的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画家。王林旭是以画竹成名,他的竹如果一直画下去充其量是竹王,他的聪明之处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及时调整方向,把握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乐趣。我一直认为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没有乐趣,因为他画某一种作品的时候,安于那个状态,不能给艺术的发展赋予一种持之以恒的乐趣。林旭的调整,在于他随时发现了当代艺术状态中的一些问题,并从他自身做起。正如刚才胡伟先生所说,他画了很多不同题材的作品,今天给我们看到的惊奇只是其中之一。这个惊奇在于他让我们看到了他如何从传统走向超象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艺术审美上不完全相同于他的以往创作,他把握了在不同标准之下的艺术语言的运用,其阐发源自内心,我想这是他给我们认识惊奇的一个重要点。所以我想对于许多画家来说,像王林旭这样的个案是在当代美术界,尤其在中国画界有启示性的意义:要让中国画坛真正做到百花争艳,百美齐放,就要不断调整方向,使自己的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