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6-12 11:12:30 来源:世界博览 作者:崔莹 点击:
不会说汉语的英国人约翰-汤姆逊来到晚清时期的中国,叱咤于江湖,结识三教九流,进得宫廷,又能深入接近平民,将这一切都记录在自己的照片中。

恭亲王奕訢(1871年,约翰-汤姆森摄)

 

有“灵魂”的照片

 

来自格拉斯哥的工程师丹尼尔告诉我,“照片中的人物很自然,很放松,表情各异,我第一次看到那时候的中国人笑的样子。”

 

约翰-汤姆逊不仅拍摄了统治者、达官贵人的肖像和风景名胜,他拍摄得更多的是或徜徉在街头或深居小巷的不知名的普通老百姓。他对各式各样的人充满了“同情”,这个主题洋溢在他所有的照片中:在路边津津有味吃饭的苦力,在看“西洋景”的孩童,在悠闲地梳头发的满族少女、忙碌的修脚师、茶工、拾荒者……而照片中的他们,并非木讷、呆板,他们的幸福、哀愁、辛酸似乎都写在脸上,他们是活生生的,完整的,有个性、有尊严的人。

 

官员腐败和老百姓的贫穷是约翰-汤姆逊想要体现的另外两个主题。在一张名为“广东满族官员”的照片下,约翰-汤姆逊本人的解释是:这个官员的职位是六品文官,他的收入并不高,但是靠着受贿和勒索,他实际的收入是官职收入的10倍,甚至100倍。在一张名为“劳力”的照片下,约翰-汤姆逊描述:厦门的劳力非常贫穷,一个壮丁每天最多挣5便士,熟练的技术工也不过最多挣8便士。艰难的生活迫使很多人去海外当劳工,因为中国劳工的吃苦耐劳,他们在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

 

更多的时候,约翰-汤姆逊在发现、捕捉平凡生活之美。讲解员塞娜慨叹,看照片中的女子,无论她们富有或者贫穷,都把自己的头发疏理得很别致——约翰-汤姆逊对中国女性的发式充满了好奇,他拍摄了大量女性头饰的影像,从香港、厦门、福州到北京、南京,从客家妇女到满清格格,从在田间耕作的农妇到待嫁的新娘。在慨叹发型“惊艳”的同时,约翰-汤姆逊不禁担心:这些女子们为了好看的发型,不得不牺牲舒服的睡眠。

 

每张照片都在讲述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灵魂,约翰-汤姆逊的照相机真的带走了人们的“灵魂”吗?约翰-汤姆逊“导演”并拍摄了“三个厦门人”的照片。他让两女一男并排站着交谈,结果,三个人眼神都看着下方,好像不舒服的样子。大概,约翰-汤姆逊想要表现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

 

依照传统观念,如果一个男人触及女人的脚,已是性交的第一步。约翰-汤姆逊拍摄中国女子裹脚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直到到了厦门,约翰-汤姆逊付高价,终于拍摄到了女人的裹脚。他调侃:艺术都是有价的。

 

约翰-汤姆逊拍摄了一张夫妻对望的照片,但是按照中国习俗,当时的夫妻是不可以直面对望的,结果照片中,两个人的表情都很勉强,尤其是男子,目光在飘移,不知所措。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