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的原因很复杂 2011-06-23 11:32:58 来源:财新《新世纪》 点击:
由于长期接纳移民形成的传统,这种独立性是多元的;先有东欧犹太人、意大利人、黑人、波兰人涌入,后来是急剧扩张的拉美裔和亚裔人口。他们从原居住国带来各自的文化。战后,随着传统产业没落,尤其是造船,锈迹斑驳的布鲁克林日益破败。

布鲁克林区的墙面涂鸦 李大卫/摄

 

这里的政治话语,涉及面仅限局部问题,没那么多大是大非,乌托邦情怀更是罕见。他们的制度文化是成熟的,有效的;改天换地式的,全面的社会再设计,那是留给外国人玩的游戏。即使文化艺术领域,也是意识形态早已终结,而且复活无望;创作者的革命性热情,则集中在风格和技术方面。

 

边缘亚文化融入主流

 

在布鲁克林,五方杂处的居民带来差异极大的文化元素。近年来,威廉斯堡更是成了各国寻酷小资的自由港,就像柏林东部某些城区。相对边缘化的社会文化处境,导致这个人群美学上的激进倾向。他们具有两个若即若离的文化同盟。一边是欧洲的没落贵族,传授给他们对形式的敏感;另一边是草根无产阶级,源源不断地供应“低眉”文化形式,尤其是包括涂鸦、霹雳舞、数来宝的嘻哈文化。而后者,才是真正的活力源泉。

 

很多时候,赶上低端文化引领潮流,玩家们也会构建出一套自己的精英式等级体系。最近开始的整修计划,让布鲁克林大桥步行道两侧竖起瓦楞铁隔墙,给涂鸦者提供了大好机会。这回跑来凑热闹的,多为一般游客,而不是老资格的市容破坏人士。地下艺术的大腕们,毫不掩饰对于业余分子的蔑视,说他们太嫩。真是一点没有多元化的宽容眼光。

 

这样的氛围不时提醒你,别以为民间立场就是放弃标准,人家也是跟传统高尚文化分庭抗礼的一极。

 

但就传统来说,布鲁克林最重要的草根艺术是小人书。美国的经典连环画家中,很多是来自东欧的犹太人。家喻户晓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都是他们创作出来的。这些作者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布鲁克林居民。其中《闪灵侠》的作者威尔-埃斯纳、漫画杂志Mad的创办人哈维-寇茨曼,以及领导过漫威漫画丛书的索尔-布罗茨基,都是连环画史上的超重量级人物。他们经历过大萧条和“二战”,也创造了这种大众艺术的黄金时代。

 

威廉斯堡中心地带,有一家独立小剧场叫“砖头”,近来江湖地位开始显赫起来。其实就是两三个年轻同人在搞,眼下在做一个漫画戏剧节,规模不大,但创意非常有意思。说来很简单,就是把本来用漫画表现的东西,搬到舞台上,有时还会配备乐队和影像支持。

 

几天前,砖头的编导迈克尔-加德纳喊我去看戏剧节首演。这场演出,就是一连串剧情片段的集锦,和在电影院里看预告片差不多。只是编导们的思路大多比较前卫。连环画这种“低眉艺术”,在这里有了精英化倾向;主创者高度自觉的风格意识,赋予作品很强的后设性。

 

其中有两个让我笑翻的戏。一是《安慰的泡沫》,戏里讲一个书呆子——不是数理化书呆子,而是小人书的书呆子——开了一间漫画书店。漫画看多了,结果丧失了对世界的现实感。

 

戏演得太牛了,站在台上一动不动,单凭眼睛转悠几下,嘴里不停地磨叽,就把一个混杂了想象和现实的世界整个端了出来。书店对面,是一个姑娘开的成人用品店。一天书呆子把大门钥匙锁屋里了,只好去性商店借姑娘那把,一面还在唠叨漫画里的故事,时不时还会流露一点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小欲望。纽约人的孤独和疏离感,让他抖落得淋漓尽致。

 

压轴戏是一段说唱,叫《死亡Boogie》,混合着口技、音乐和银幕上的漫画投影。表演者讲述一个工人的一天:起床,洗澡,穿衣,赶车,干活,抽烟,午饭,干活,喝咖啡,下班,晚饭,电视,手淫,睡觉。然后周而复始,每次重复,节奏都明显加快,最后成了绕口令。唇颚之间的声音被揉搓着,面团般的肌理上下左右拉伸。

 

戏剧这玩意全靠现场,没法转述。演出后,大家一起喝啤酒。砖头的编导谈到剧团情况,说比起纽约很多独立剧院,他们的同人色彩更浓厚一些,演员编导自称泥瓦匠,常在彼此的作品串演,而且发展出一套稳定的互助机制。再就是,他们的剧目和风格,偏离主流也更远一点。

 

我问他对于布鲁克林,特别是威廉斯堡中心地区,日益明显的士绅化现象有何褒贬。他们的看法比较乐观,认为社区多样性加强了很多,这对提升该地区的文化产业大有裨益。一是新的富裕居民形成了文化市场,甚至带来了资金。当然,他们承认很多人移居这一地区,是因为曼哈顿变得太昂贵了。

 

这种文化产业的市内迁徙,本身就是纽约历史的一部分。上世纪60年代,格林尼治村这个传统先锋文化领地已昂贵不堪,波希米亚人纷纷迁入邻近的SOHO,占领那些空间巨大的老厂房。时尚人士对于Lofts的偏爱,即由此而来。很快出现的“SOHO效应”,再次造成租价高涨。随着奢侈品专卖店纷纷涌入,另类们只好向外另谋出路,先是唐人街西侧的翠贝卡(TriBeCa),然后则是东河对岸布鲁克林区。

 

在北京,1995年圆明园画家村的解体,除了体制性因素,原房主受地价利益驱动,组织集体讨房,也可以看作某种中国式的绅士化效应。而正是那次出走,使当代艺术得以更大范围传播,于是有了后来的宋庄。

 

这些年,世界上出现了几个中心,像布鲁克林一样,吸引着有艺术野心的年轻人。其中之一是柏林。不少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以文化逃亡的姿态跑到那里,其中不少就来自布鲁克林。究其原因,无非那里地处欧洲重心,再就是前东德留下很多租金低廉的破败公寓。这些人是住不起伦敦、巴塞罗那、威尼斯的。就像我们蜗居威廉斯堡,把曼哈顿当作隔岸风景观赏。

 

国际小资寻酷族的游牧路线,从布拉格到彼得堡,从布达佩斯到基辅,从东京到里约,如今又有向北京延伸的趋势。未来的文化走势,有一个因素很少被谈及,就是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假如美元币值一路下行,今天的流放者必将归来,加上伊拉克战场撤回的老兵,那时我们或将目睹另一场文化革命。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